“文革”遺物的海內外收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8-05]
隨著國際性“文革研究熱”和香港“文革出版熱”的溫度不斷攀升,文革遺物身價不菲,它本身所蘊含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正漸被全國乃至國際收藏品市場所認識,國內外學者開始通過各種民間渠道尋找文革的第一手數據。因文革遺物的種類龐雜,有時是被人丟棄的垃圾,有時是論斤買的廢紙,如果你有一雙慧眼,沒事常到舊書市場逛逛,沒準還真能以低價撿回幾件寶貝。說到文革遺物收藏,原先被稱為“收破爛”的舊書商們功不可沒,他們靠并不高的文化知識和吃苦耐勞,建立了來自廣大平民的舊物回收渠道,形成了層層的回收模式,從最原始的舊物開始,清理出了有價值的,并在經營之時有所“保留”,這才使許多珍貴遺物避免了被毀、而得以浮出水面。
海內外行情升溫
1990年在香港的一次拍賣會上,一枚《毛主席給日本朋友的題詞》信銷票估價3萬港元;一套“文革”票(共兩枚),其中一枚的圖案是毛澤東、林彪在天安門城樓上,在香港拍賣會上估價2.5萬港元;另一枚工農兵群眾,信銷票估價1.5萬港元。在2001年蘇富比的拍賣會上,宣傳畫《提高警惕,保衛祖國,隨時準備殲滅入侵之敵!》標價400-600美元。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國際社會科學歷史學院,有中國宣傳畫藏品1400張,并在網站上分成三個歷史段落專門介紹各時期的宣傳畫;美國的巴特爾古籍書刊公司也在網站介紹并出售各類文革的藝術品;哈佛大學的費正清東亞中心資料室,據說是國外收集文革資料最全的地方。
香港中大藏品豐富
香港人對于“文革”的關心遠遠超出內地人的想象,香港雖然幾乎沒有研究文革的學者,但有一大批關心文革的學者與讀者。香港中文大學所屬的“中國研究服務中心”成了中國研究學者的大本營,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完成學位的西方中國研究學者,大部分都在中心浸淫過。曾對該校進行訪問的內地學者何蜀亦說:“在訪問期間,我深為中心收藏的文革資料的豐富而驚嘆。其中,有當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秘書廳文革聯合接待站編印的文革文件匯編若干卷……基本上囊括了文革時期起過重要指導作用的絕大部分中央文件?!?
“還有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的《紅衛兵資料續編》十幾卷,主要是文革中的紅衛兵文章、中央首長講話、中央文件等,還有在美國出版的《新編紅衛兵資料》20卷……我在這些小報中看到了許多久已想找的資料。香港近年出版的兩大卷《文革博物館》圖冊(主要是文革時期的照片及文物圖片),以前只聽說,這次也看到了?!?
歷久彌新解讀升值
對于文革郵票的價值飆升,有61年集郵史的郵政史學家、云南師范大學副教授宋滌生這樣認為:“‘文’字郵票的發行量都不少,從100萬套至1000萬套不等,但當時的集郵家幾乎沒有一個逃脫文革的沖擊,所以當時堅持集郵的人特別少,好多郵品毀于一旦,幸存者就成了寶?!?
64歲的民間收藏家陳立言則認為:“文革遺物價值歷久彌新,收藏范圍和升值空間非常大,是收藏品里的重大門類和題材,收藏方向應該側重于藝術性、有歷史事件的、有特征的、存世量少的。文革遺物論年代它還算當代,論色彩和造型,不及瓷器和書畫,論存世量,帶有全民性,但它的價值卻在文化收藏品市場上不斷上升,這是值得思索的?!?
陳立言回憶,1966年,昆明街頭一門市部曾專門出售手工雕刻的骨牌語錄,市民為了買到雕工精美的“骨牌語錄”,從早上六七點鐘就有人在店門口排隊。陳立言展示的這方骨牌語錄,是他早年的書法老師親手鐫刻以后送給他做紀念的,在6.8×4.5cm的方寸之間刻下了近百字的毛主席詞《水調歌頭:游泳》。目前,“骨牌語錄”價值不菲。
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阮先生,幾天前在舊書攤上以10元錢收到了一本寫于1964年至1972年的日記本,記述有萬言的入黨申請書、自己接受毛主席接見、大串聯、個人簡歷等內容的日記。他驚喜地說,這真是可遇而不可求,自己也是個過來人、當過紅衛兵、當過知青,他可以從這日記里看到自己年輕時的影子。
像章藏家上百萬
毛主席像章有八萬種之多,數量達五億枚,珍稀品種大致有早期章、國家級章、外制章、外交章及特殊質地章等。據統計,全國的毛澤東像章收藏家至少在百萬以上,并且呈增長趨勢。國內最貴的一套像章是毛澤東34首詩詞套章,價值約4萬元;兩組20枚的“語錄像章”,交流參考價為1000元;一組30枚套的”紅衛兵系列像章”,交流參考價為1萬元。
小報與連環圖價高
浙江出版的《紅衛兵畫報》(1969-1977年)整套的市場價參考價在萬元以上,而首都的《千鈞棒》畫刊因市場上極少見而價格更高。八個樣板戲《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白毛女》、《杜鵑山》、《紅色娘子軍》,手繪本品相居九品以上的,整套市場參考價則至少在五千元以上。
“文革”煙標又分為口號、語錄或題詞標,例如云南紙煙廠出品的”土改牌”,上面印有“發展農村經濟,消滅封建勢力”的口號,因其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而價值不菲。這個時期的票證包括國庫券、股票、稅票、糧票、布票等,介紹信、房產證、交通票、門票(入場券)等,最大特征是多印有毛主席語錄或其他革命口號。
四川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