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義務鑒寶成打假盛會 能否對民間收藏規范管理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7-25



      “10支漢簡里換上5支假的,真假混淆;用泥巴等仿制出土原貌;借大名頭講故事哄騙收藏者……”剛剛結束的省博物館主辦的“盛世藏寶——2005浙江民間收藏品義務巡回鑒寶活動”成了民間收藏“打假”盛會。有專家認為,光靠“走馬觀花”式的一年一次服務顯然是不夠的,誰來為民間收藏負責?收藏大省能否對民間收藏進行規范管理?

      現場

      民間有三類人收藏寶貝

      5月15日開始,由浙博組織的文物鑒定專家團,在杭州、紹興、寧波、等全省主要11個城市進行巡回鑒寶,在全省10個市、地區,義務為民鑒寶11場,約有6000多人的5萬多件收藏品得到了專家的義務鑒定和咨詢服務。

      浙博社教部主任趙幼強說,前來鑒寶的主要有三類人:一是祖傳文物繼承者。如湖州的陳先生,家有祖傳的象牙象棋、端硯。祖傳者中,不少人缺乏研究,需要專家的鑒評,這部分收藏者的東西真品多質量高。

      二是文物收藏的愛好者。如紹興的柴先生收藏壽山石、田黃、雞血石等高品質的印章;常山的鄭先生喜愛收集地契、官契,時間貫穿清雍正到宣統,是研究經濟史的珍貴資料。這類人員由于受到經濟的制約,收藏規模較小,門類單一,來鑒寶現場主要是學知識,長見識,傾聽專家收藏建議,和藏家交流收藏經驗。

      三是職業收藏者。他們大多以經營買賣古玩為業,讓專家在鑒定的同時,更希望專家給出收藏品的市場價。

      雖然上述三類人員收藏途徑和收藏目的各不相同,但與那些實力雄厚的大藏家或企業家收藏相比,急需社會幫助。

      擔憂

      收藏“熱”中有“憂”

      憂思一:假古董多

      紹興的王大伯搬來兩紙箱“古董”,顫顫巍巍打開包裝后,專家鑒定的結果卻讓他吃驚——50件收藏品,50%是贗品,其中投入近20萬元的青瓷器,無一真貨。臺州的李新民先生,從外面拍來10支漢簡,里面竟有5支是別人換進去的假貨……收藏興盛,古玩吃香,但民間流通的古玩中難免魚龍混雜。

      趙幼強說,專家在活動中發現了不少現代仿品和贗品,約占五成以上。浙博副館長趙雁君介紹,由于缺乏規范,一些居心不良的人以贗品、偽造品充當真品,謀取暴利,造成市場贗品充斥,給收藏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傷害。部分收藏者由于缺乏科學的收藏理念和收藏知識,收藏的東西都是假的,個別人甚至因此傾家蕩產。一些不法分子還趁機倒賣國家禁令的出土文物,嚴重擾亂了正常的民間收藏市場的發展。

      憂思二:想一夜暴富

      “有的人老是希望能淘到‘國寶’,一夜暴富。由于沒有專業知識,他們只能買些文物圖書,對著書本尋找。其實很多人造假,就是按照書上描寫的進行仿制,按圖索驥正好中了那些人的圈套?!壁w幼強說,收藏就是一種情趣,享受到文化的美才是根本。收藏的過程,是對某一段歷史和某一類文化知識的深入了解的過程,是很難用價錢來衡量的,不要幻想一夜暴富。

      憂思三:不懂保護技巧

      溫州王女士有兩件清朝晚期的青銅器,因缺乏保護,青銅人像上長滿了銅銹和霉點,衣飾上也有大面積的腐蝕。專家告知,如果保存完好(青銅器)還有一定的價值,但以目前的保存狀態,大概僅值數百元。專家提醒有收藏興趣的人對珍貴的書畫、絲織品等,在收藏時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暴露在空氣中對藏品的保護不利;平時要多接觸一些文物相關知識,掌握一些基本技巧。

      憂思四:民間收藏無人負責

      趙雁君說,去年的鑒寶對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業老板等大收藏家,而今年的鑒寶對象主要是普通大眾,老百姓對鑒定等服務需求更大。

      誰來為這些老百姓“藏家”負責。趙幼強坦言,博物館資金有限,每年舉行大型的鑒寶活動也只能算是“走馬觀花”式,不能滿足目前民間收藏熱度。記者了解到,除了浙博每年給全省老百姓義務鑒寶外,省內對民間收藏進行鑒定的市場仍然是空白。

      “省文物鑒定中心主要負責文物的進出口驗關鑒定、各類案件中的司法鑒定以及把握藝術品拍賣會上不能出境的文物和字畫部分?!笔∥奈镨b定中心副主任柴眩華介紹,中心連同內務也不超過10個人,文物的進出口鑒定把關和司法鑒定就已經讓他們快忙不過來了,還要不時為拍賣品把關,人手實在不足。

      “民間的鑒定主要有三派,文博派、學院派和江湖派?!睂<彝趺鬟_介紹,目前沒有統一鑒定標準,沒有鑒定主體,沒有令人信服的權威鑒定機構,所謂的“行家”,也有濫竽充數之嫌。收藏者不知道該找誰鑒定自己的“寶貝”。專家提醒,收藏古董已成為一種高智商活動,不到博物館認識和研究那些與自己收藏相關的藏品,不去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受騙上當的機率會很大。

      聲音

      呼喚民間收藏法

      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我省民間收藏起步早,特別是一些企業家和大收藏家所占比例較大,也被稱為“收藏大省”。隨著民間收藏的規模逐漸變大,一個大的收藏品市場、新的文化產業鏈已開始形成。但百姓如何踏進這個新興產業,相關政府的法規和市場機制怎樣跟上,也是當前收藏品市場發展中,必須正視的一個重要問題。

      目前登記管理機關對民間收藏館定位登記和管理缺少科學的辦法,業務主管部門也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管理收藏市場,民間收藏者沒有得到一定的規范管理、指導,給收藏活動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

      專家建議,持寶人特別是普通百姓收藏者,應該真正懂得怎樣依法、合法和科學地收藏。文物管理部門應承擔起規范鑒定行為,制定詳盡的行為準則,并實行業務考核,合格者發給上崗證書。司法行政部門應盡快建立對古玩復鑒的司法鑒定機構,并對鑒定作假者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李冰 勞國強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