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廈門同安發現古村落遺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7-16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文管部門近日在一次考古調查中,意外地發現了一處古代村落遺址。據專家初步推測,這個遺址有可能是唐代的村落遺址,至少也是五代時期的。這是廈門市第二次發現時代較早的村落遺址。

    同安文管辦主任洪文章介紹說,這個村落遺址位于同安竹壩農場西面,是一個小山包,遺址的土層中夾雜著許多陶片和磚塊,堆積層約有60毫米厚。由于其它地方還都掩蓋在青草之下,因此一時無法估計整個堆積層的面積。但從現有的情況看,估計人口規模應在40人左右。

    洪文章說,發現的陶片主要是些杯、盞、碟、罐等生活器具,胎質很薄,約只有3-5毫米厚,這是唐代陶器的一個明顯特征,陶片又和之前在同安石潯出土的陶器特征相同,應該可以斷定為是唐代的陶器碎片。

    據了解,此前在同安曾經發現了多處唐代的窯址,出土了不少瓷器、陶器,證明了唐代同安陶瓷制造業已經比較興旺。但史學家始終存有疑問:現有的史料缺乏對唐代同安的記載,因此一般推斷當時的同安還未開發,中原漢人入同安的還不多,當時同安陸上一片荒蕪,海上交通條件更差,發展對外貿易不大可能,因此,這些瓷器、陶器很可能是在本地銷售,這說明唐代的同安已經有了相當的人口規模了。但是,現存典籍中對唐代同安人口并沒有具體的記載。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對同安境內進行了考察,發現了大同桐嶼山、新圩烏山、汀溪埔尾等幾處早期文化遺址,從出土的文物分析:至少在公元前閩越國及閩越前的商周及春秋戰國時期,同安已有不少古閩越人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西漢元封元年,閩越國滅亡。漢王朝采取了將閩越民遷至江淮間的措施,使閩越人受到嚴重的沖擊。這時,隨著中央王朝實力不斷發展,大批中原人涌入八閩,逐漸向同安遷徙,并逐步發展為同安的主體民族。居住在同安的閩越人部分被漢化,部分北遷,部分往深山老林中居住。

    有關同安人口發展的記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空白,一直到唐朝才有了記載。洪文章認為,此次發現的這個村落遺址,對于了解當初同安人口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香港大公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