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收藏界》:小心別踏進收藏的雷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7-12


      時下,隨著近兩年中國藝術品交易的火爆增長,許多人都紛紛加入到藝術品的收藏和投資行列中來。然而,由于收藏者對于目前的藝術品現狀缺乏客觀的認識,加之各自對各項收藏前期的準備工作不夠充分,許多人因此步入收藏的誤區,盲目收藏者有之,急功近利者有之,于是乎東淘一把,西抓一把,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魚目混雜,什么都收藏,其中上當受騙者更是大有人在。根據筆者的觀察,現在收藏者誤區主要表現在:

      一、錯誤估計形勢

      當前,國內輿論對于這兩年的藝術品拍賣可謂熱情有余,冷靜不足。許多人坐井觀天,在對世界收藏歷史和現狀都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孤立地來看待中國藝術品成交增長的情況。對于國外的情況,也僅限于生搬硬套國外的一些數據,如認為國民收入達到800美元就標志藝術品收藏開始啟動,缺乏對中國國情的一種客觀評價,缺乏對中國收藏歷史的透徹解剖,缺乏對目前中國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缺乏對中國居民收入層次的分析,缺乏對與國外藝術品顯然不同的中國藝術品交易規律的深入分析,肆意炒作,于是大量的人不分青紅皂白地盲目跟風,造出了一派形勢大好的新景象。然而事實情況是,從相關數據來看,與中國其他投資渠道相比,2004年雖然全國藝術品拍賣成交額達到了70億元人民幣,然而不及中國股市普通一天的成交量。與國際相比,中國藝術品拍賣全年成交額不及佳士得、蘇富比在國外一場較大規模的拍賣成交額,中國所有拍賣公司的全年成交額也比不上佳士得、蘇富比一家的全年成交額,國外一個大師的作品成交價就相當于中國一家成立10年以上的拍賣公司成交額的總和。因此,從發達國家收藏歷史來看,中國藝術品目前的收藏現狀最多只能算作初級階段的開始。

      由于對形勢的錯誤估計,結果各種問題叢生。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和作為二級市場的拍賣公司的作用倒置,不管好壞、不分精粗的東西都往拍賣市場上涌;一些拍賣公司為了盡快與國外市場接軌,制造規模效應,盲目抬高作品的價格;一些藝術家為了盡快提高自己的身價,以辦展覽、出書、上媒體等方式大肆包裝炒作自己;一些投資者對于時下為人們看好的藝術家,不惜重金進行包裝,抬高其作品價格,甚至炒作一些藝術水準并不高的人,哄騙藏家,等等。這個戴著面具的繁榮的市場可謂為藏家布下了一個個陷阱,一顆顆地雷。藏家身置這個光怪陸離的市場中,也步入了種種誤區。

      二、缺乏主見,盲目跟風

      許多藏家由于對市場不甚了解,知識貯備不足,缺乏自己的判斷,輕信專家和朋友,結果總是跟在市場后面跑。表現之一:輕信市場。一些藏家抱著能賺錢、能升值就行的看法進入市場,市場上目前升值較快的是什么,就買什么,欠缺對市場作出自己的分析,缺乏一種長遠的眼光,結果是自己的腳步跟不上市場的變化,錢難于賺到,所收藏的東西也難于成系列,難以積累到收藏經驗。例如,在目前的書畫市場上,表現出嚴重的“官本位”現象,對一些在職的協會和相關藝術管理機構領導作品盲目推崇,趨之若鶩,市場價格很高。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這些領導的作品藝術水準個個都高,一旦他們從崗位上退下來,其作品的市場定位,將會由市場來檢驗,其中許多人的作品價格升降將難于預料。在職時作品價格很高,退下來后價格狂跌,從過去來看,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又如所謂“名人字畫”,目前一些過去和現在在政界、學術界等領域的知名人士的作品普遍受到追捧,然而其中許多人的作品藝術性并不高,而藏家往往盲目輕信市場,不管作品質量如何,搶下來再說。隨著人們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和對名人的重新定位、篩選,其作品保存的價值和升值的可能性也很難預料。

      表現之二:完全聽信于專家和朋友。一些剛涉入藝術品市場不久的藏家,往往聽信于專家和朋友,沒有自己的收藏構想和規劃,把自己收藏品的生殺大權交給所謂專家和朋友。對于藝術品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專家也不例外,就是專家的判斷也并不都是對的,一些權威性專家判斷錯誤的情況并不鮮見。目前在鑒定業中確實有經驗和學識兼具的專家,但這種專家往往局限在某些具體的領域或某個具體的時間段上,并不具有泛化和通吃的能力。一旦有人拿這些專家并不擅長的領域的物件來考專家,專家礙于面子進行鑒定就很容易走眼。文物鑒定需要實際經驗,知名度高、學問高并不代表鑒定能力就高。在當前國內鑒定行業尚不規范、職責不清的情況下,一旦出現鑒定錯誤,受損失的還是收藏者自己。更何況某些人還打著專家的旗號,發不義之財。比如客戶請他們鑒定,他們故意低估鑒定物,轉手又將客戶的鑒定物騙到手。要不就將真品說成是假的,將贗品說成是真的。相當一部分所謂的鑒定家,只是略懂些皮毛,有的只是上了幾天培訓班,混了一張證書,便也開始自稱鑒定家。

      表現之三:講究出身。許多收藏者對于書畫尤其是現當代書畫作品,有著讓人憂慮的講究作者出身的情結。他們認為是某某著名院校、某某藝術研究機構或某某名家弟子出身的人的作品,肯定專業性強,藝術水平高,因此不加區分地盲目購買,而對于沒有這種背景的人,便認為其作品檔次低,加以冷落。出身于“名門望族”,當然是藝術家成功的重要條件,但并不是所有這種出身的人,都比其他人強,更不用說一些人培訓了幾天或是和某名家見了一面,便 “掛羊頭賣狗肉”呢?

      三、將投資藝術品當作快速致富的一種捷徑

      許多藝術品投資者在看到市場火熱后,紛紛抱著從中撈一把的思想進入市場,結果損失慘重。表現之一:搶購之弊?,F在拍賣會上,許多人抱著一種搶購心態,認為過了這一村,難找這一店。一些資金較充裕的投資者專挑目前在市場上竄紅的名家名作、價格昂貴的買,甚至不惜貸款購買,不管其價格與價值是否相符,認為搶到了就能賺錢,于是相關中介機構為了從中漁取更大的利益,便推出此類藝術品,價格定得很高,相關的贗品也大行其道,結果到手后,接盤者寥寥,一些人的資金大量滯納,甚至還收到一些偽作仿品。表現之二:異想一夜暴富。一些投資者為了實現一夜暴富的目標,希望自己花幾十上百元買下來的東西,能一轉手就成了數十上百萬元的寶貝,于是走街穿巷,輕信一些人對藝術品編造出的離奇故事和經歷,收購后一經鑒定為仿品,便成為一些不法分子的盤中餐。更有甚者干起造贗品的勾當,最后不僅攪亂了市場,還使自己步入犯罪的深淵。

      四、過于相信自己的眼力

      對于一些涉入收藏時間稍長的人來說,常常有過于相信自己的鑒賞能力的情形。許多經驗豐富的專家認為,這種事更容易發生在從事藝術品收藏十年左右的人群。他們在對于某一種藝術品有著一定的鑒賞能力、對于其他類也有一些經驗的情況下,便認為自己有了足夠的經驗,見多識廣,結果往往出錯。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委員會主任、古陶瓷專家賈文忠認為,大凡收藏的人都有上當的經歷,人們又給上當的事起了個好聽的名字“交學費”。在我知道的人中最多的交了三百多萬,交四五十萬的更多,至于幾萬、幾千的就像家常便飯,差不多占收藏者的半數以上。

      以上幾方面只是目前較為常見的誤區,市場永遠都是一把“雙刃劍”,在市場紅火的時候,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于藏家來說,避免誤區,最重要的是要明確自己進入藝術品行業的目的,應確定一個主攻方向,切不可貪大求全,要廣泛結識各類人尤其是同行,在謹慎的前提下,一步步地向前邁進。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