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河谷再次出土精美文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7-11]
新疆考古工作者近期在伊犁河谷再次發掘了50余座古墓葬,并出土一批陶器、銅器、鐵器和金器等文物,考古工作者稱近年來的發掘發現將極大推進伊犁河流域的考古研究。
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5到6月間對分布在鞏留縣境內的57座古墓和2處祭祀遺跡進行了挖掘,出土寶貴文物80余件。據主持發掘工作的阮秋榮館員介紹,這批古墓葬是新疆常見的石堆石圈墓,墓葬大多以豎穴土坑墓和豎穴偏室墓分布為主,同時也有少量的雙室墓。古墓所埋葬的人大多是30歲至40歲的中年人,年齡最小的墓主在15歲左右,年齡最大的在60歲左右??脊湃藛T發掘中還發現了一座奇特的墓葬,長3.75米、寬1.8米、深3.2米到2米的墓室中安葬著兩位20歲左右的女性,一位女性是左腿殘疾,而另一位女性則是右腿殘疾,這種情況在古代墓葬中非常特殊。
本次出土的文物以陶器為主,除了兩件彩陶以外,其余都是垂腹長頸緩底的手制夾砂紅陶。最為精美的文物是一只金耳環,由三只山羊的形狀構成,下面有黑色的鑲嵌物,專家懷疑為炭精飾物。此外還出土了金飾件以及玻璃、珊瑚等做成的飾物,顯示出這里在東西文明物質交流中的重要地位??脊湃藛T發掘過程中偶爾發現了打制的石器,說明伊犁河谷曾經有早期人類的活動,也說明了這里人類文明的歷史延續性。
截至目前,新疆考古工作者已經在伊犁河谷地區發掘過1000多座古墓葬,搜集了大批實物資料。阮秋榮說,近兩年來的考古發現使得對伊犁河流域的文化演進序列進行排序工作具備一定條件在進行更細致的室內整理工作以后,就可以對伊犁河流域文化的框架進行內容的填充和分期斷代,有助于揭示這一地區的文明歷程。
新疆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