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邦達被尊稱為“國眼”,與已經去世的謝稚柳、啟功等并稱書畫鑒定三大家,95歲高齡出16冊文集自然十分欣喜

剛出版的《徐邦達集》中《古書畫鑒定概論》第一冊
昨日上午九時,書畫鑒定大家徐邦達先生著作首發會在故宮博物院召開,此時也正值徐老95歲壽辰。
徐邦達被尊稱為“國眼”,曾參與鑒定全國各大博物館所有一級品和故宮全部一、二、三級藏品,與已經去世的謝稚柳、啟功等并稱書畫鑒定三大家。
此套叢書命名為《徐邦達集》,除整理收錄了徐邦達發表過的部分作品之外,主要是他從未面世的鑒考著作,書畫鑒定界稱之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全書共16冊,分6個部分,分別為《古書畫鑒定概論》,《古書畫過眼要錄》,《古書畫偽訛鑒考》,《古書畫家傳記考辨》,《改訂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重訂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
本次出版的兩冊為《古書畫鑒定概論》和《古書畫過眼要錄》第一冊。據該叢書編輯、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的趙國英博士透露,本套叢書的策劃工作2004年3月已經開始,叢書原計劃出15冊,由于整理文字內容超過預計量,增至16冊。一般叢書出版都是先全部清訂再出版,但先生的書稿并不遵循常規,采取完成一部分就出版一部分的方式。因此,其余14冊將在明年年底前陸續出齊。
此套叢書的封面由中央美院負責設計,別具匠心。設計初衷是既要與眾不同,又要體現先生的儒雅,還要有生日慶典的寓意。每一冊書封的字畫都使用故宮原裱的,因為先生主要的成就基本都保存在故宮。
近期,徐邦達因病還在醫院休養,因此未能到場。這在會議結束后兩冊新書會送給徐邦達過目。徐邦達夫人滕芳說,徐老現在雖不能說話,但是還能讀書。昨天拿了一幅林逋《梅花書卷》贗品,讓他判斷,他還能清醒判斷出摹本是否有價值。
昨日,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主持了會議。文化部副部長鄭欣淼、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中央美院薛永年教授等均與會并發言。
■眾評徐邦達
●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先生是“國寶”
對徐邦達先生的重視,只有一個詞可以概括,那就是“國寶”。他在詩詞書畫方面的成就和鑒定方面的成就,都可稱為大家。他的一生更是貫穿于新中國的文物事業的發展中,他過目過全國各大博物館所有一級品和故宮所有一、二、三級品?,F在故宮的學術研究已經八十年了,我們決定由故宮博物院陸續出版學術系列文庫。徐老的成就很高,因此,把他的著作出版作為一個開端。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我把他稱作“國眼”
如果說代表國家踢球的叫“國足”,徐先生是書畫鑒定界的泰斗,他是用眼睛去看的,因此我把他稱作“國眼”。曾有評論界說,三大鑒定家中,啟功先生是學術的,謝稚柳先生是藝術的,徐邦達先生是技術的。我不贊同這種說法。鑒定文物不只是技術性的工作,先生的鑒定方法是“鑒考結合”。鑒是說一個視覺的“看”,考就是學理的“論”,用這種方法得出結論才是科學的負責的態度。因為先生的觀點是由親眼看、親自辨偽得來的。
●徐邦達夫人滕芳:人格決定命運
以前徐邦達總是對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徐邦達。徐邦達出身富家,按理說解放后很難被委以重任,但當時國家文物局力邀他到故宮博物院從事鑒定工作。他問你們為什么選我?得到的回答是:“我們信任你。從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你的為人———作為吳湖帆八大弟子之一,汪精衛做壽之時,老師讓八人都寫壽聯,唯獨你沒有寫,還說他是漢奸?!卑钸_說的這件事讓我永遠難忘,因此,我對邦達的感情還包含了對他人格的尊敬。
■小傳
徐邦達,字孚尹,號李庵,又號心遠生、蠖叟,祖籍浙江海寧,1911年生于上海。徐邦達出身于書畫收藏之家,受環境的熏陶,自幼喜愛詩詞書畫。18歲時他從蘇州畫家李醉石學畫山水,同時又從趙叔儒學古書畫鑒別,后又入書、畫、鑒三者皆長的吳湖帆門下。1950年到國家文物局工作。1955年轉入故宮博物院?,F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央文物鑒定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博物館學會名譽理事、西泠印社顧問等。從事中國書畫鑒定70多年,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書畫鑒定家和收藏家,有“華夏辨畫第一人”的美譽。曾發現國家級珍品唐代臨摹的懷素《食魚帖》、郭熙《窠石平遠圖》,他所過目的《高呼與可》與《出師頌》等都已成為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