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隆德“隆起”文化產業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3-03-06
      寧夏隆德縣把文化作為產業進行開發,為農民創出增收之路,這在素有“貧困之冠”之稱的寧夏西海固地區真算是一件新鮮事。

      在這個縣的溫堡鄉楊坡村農民楊棲鶴家,筆者領略了楊氏家族泥塑藝術的風采。只見老楊正玩弄著一個大泥團,手中看似笨拙的刻刀邊劃邊削,還不時指點著身旁的10余位男女老少。不一會兒,數團泥巴已變成樂呵呵的大肚佛、威風凜凜的武松、精神抖擻的“老愚公”......老楊的兒子佳年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整理上架,他說等涂了彩、上了色后就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賣了。

      據悉,彩塑在宋代紹興年間就傳入隆德縣。楊家的泥塑藝術起源于楊棲鶴曾祖父之手,至今已流傳了170多年。但以前,他們大多以雕塑神像為主。到了第四代傳人楊棲鶴手里,他帶領祖孫三代,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吸納了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地方氣息,初步形成了集泥塑、繪畫、燙花、木刻、章雕等為一體的“楊氏家族藝術”,并成功地在地、縣舉辦了作品展,還賣出了未曾料想的好價錢。于是,老楊廣招門徒,發展成為一支10多人的雕塑隊伍,每年制作藝術品數千件,收入上萬元。

      隆德縣位于古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匯處,自古就是“男能握管書畫,女能執針繡彩”的文化之鄉。據介紹,在這個只有21萬人口的山區小縣,常年潛心于各種藝術創作的民間和職業藝人就有2萬多人,其中從事書法創作的有4000多人,農民畫家2000余人。農民畫家靳守恭還被有關部門命名為“農民畫開拓者”。像楊棲鶴一樣,如今他們已不再把自己的滿身絕活僅當做自我欣賞的資本,更多的則是情愿拿它們到市場上去“遛遛”,結果竟有160多件在海內外大展中入選、獲獎,甚至被刊載和收藏。身價倍增的民間藝術品于是每件從三五毛漲到幾十上百塊,甚至多到千元,常年靠種地過活的農民在詩情畫意中便多了一條增收之道。

      漫步縣城,10余個書畫工藝展銷店和8家書畫工藝裝裱行鑲嵌在大街小巷。這里的收藏展出了包括左宗棠真跡在內的500余幅古舊書畫,也有來自區內外眾多現當代名家之手的近百件書畫精品,還有數以千計的民間剪紙、刺繡、雕塑等作品。僅在縣書畫工藝展銷中心,就收集有全縣300多位藝人的4000余件(幅)作品。據中心負責人介紹,開展半年來,已有12萬多人次先后光顧,售出各種作品400余件,交易額幾十萬元。

      據隆德縣文化局黨支部書記邵成璽介紹,近年來,該縣把文化列入全縣14項重點產業之一進行開發,制定了文化產業規劃,一方面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著手建立了“縣內--地區--銀川--福建”的書畫工藝銷售網絡。文化工作者更是集中3年時間,走訪2200多人,搜集整編了《隆德民間美術集成》和《隆德十項民間藝術志書》,使全縣文化產業很快跨出了“山門”,走上大發展之路。

      如今,隆德縣已在區內外設立書畫工藝經銷點31家,從業人員200多人,每年售出作品近20萬件,去年實現收入100多萬元,相當于縣財政收入的1/6。今年年初,這個把文化當產業發展,為農民辟出增收新路的山城小縣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