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全面修復“中國古渡博物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6-20]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籌備,鎮江西津渡小碼頭街保護更新工程日前啟動,這標志著鎮江“中國古渡博物館”整體修復計劃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始建于六朝的西津渡古街曾是長江下游地區主要渡口之一,也是鎮江歷史上的文化商業中心。解放后,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街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將古街的保護作為國際ICOROM示范項目。古街全長500多米,整體歷史風貌依舊,街巷布局完整,至今仍保存著千年渡口、古代慈善機構遺跡——救生會、中國現存最早,唯一完整的喇嘛式過街石塔——“昭關”石塔、唐朝街道、清末完整特色民居,旅游資源豐富。文物專家羅哲文、名作家韓素音等人贊譽為“中國古渡博物館”、“一座天然歷史博物館”。
記者還了解到,此次修復建設計劃包括:“昭關”石塔、觀音洞、西津渡口等古跡文物都將作為重點保護對象,按原貌修葺古街兩側民居,恢復古街傳承手工藝制作、工商業、飲食傳統等歷史步行街景象,重現消亡數百年的“五十三坡”、“小樓江攬”、“昭關石塔”、“古寺晨鐘”、“古亭待渡”、“拱廊通幽”、“西津驛站”、“古巷燈火”等“西津八景”。
新華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