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絕"坭興陶首次亮羊城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6-14]
廣西壯族傳統工藝美術品十年沉寂后復出江湖
“中國一絕”坭興陶首次亮相廣州。從昨天(6、18)起至7月18日,由省工藝美術總公司主辦的《坭興陶藝術作品展》在省工藝美術珍品館舉行。據悉,這是具有少數民族風情的廣西壯族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坭興陶,經過近十年的沉寂后復出走向藝術品市場后首次抵穗進行大規模展出。展出由廣西惟一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人帡先生領銜,其創作設計的坭興陶藝術作品包括爐瓶熏鼎茶具及仿古制品共200件。
在這次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高160厘米、直徑70厘米、標價36萬元的水滸人物浮雕大花瓶,成為展覽的壓軸作品。該作品由10多名技術人員歷時3年研制而成。
燒成超大型花瓶是坭興陶藝珍品技術難關的重大突破,從上世紀70年代起,坭興藝人就研究攻克大型作品的燒制技術,曾先后制過數十個,但不是破裂就是胎體變形,近年通過技術革新,終于燒制出坭興陶史上第一個完好的大花瓶。這花瓶浮雕裝飾完美,表現場面氣勢磅礴,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態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表現壯鄉少數民族風情的《高鼓花樽》,紋飾參照銅鼓、壯錦、花山壁畫、古人競舟、舞蹈和翔鷺穿梭往來等生動場景,塑造了一種有濃厚地方特色又具有現代氣息的陶藝風格,頗具藝術性、實用性。
坭興陶
它產生于隋唐,至今已經歷1300年。坭興陶出自欽州,學名為紫泥陶,泥取于欽江兩岸紅土泥,以西岸硬土做骨與東岸軟土為肉相配,經淘洗、選練、拉坯成型、雕刻、燒制、打磨而成。民國初年,坭興陶與宜興紫砂陶、四川榮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并稱中國四大名陶。
坭興陶最大的藝術特點是:在燒制過程產生的胎體窯變,生成的窯變陶數量很少,即偶然有極少量的坯體在原來鐵紅色的外觀上若隱若現古銅、紫紅、鐵青、金黃、墨綠以及天斑、虎紋等色澤,須經水磨去掉表層氧化物方可呈現窯變后的真面目??芍^“火中求寶,難得一件,一件在手,絕無類同?!比绯霈F這種作品則被稱為坭興陶珍品。有極高的收藏價值。這種窯變藝術為其他陶器所沒有,故有“中國一絕”之稱。
坭興陶另一個特色是以胎體的直接雕刻表現作品的裝飾效果,它全憑作者手工直接在泥坯上雕、刻、剔出圖案,并可填入白、赭等色泥抹平,基于泥料的細膩,藝術家們能得心應手地表現如此精煉的畫面效果。
信息時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