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世界最大版郵票在廣州 (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6-06



    廣州郵政博覽館濃縮了中國百年郵政史,展品讓人嘆為觀止

    112年前,英國人在廣州沙面點燃星火,之后中國郵政發展漸成燎原之勢——很多廣州人都不知道,廣州就是近代中國郵政的發祥地!到廣州郵政博覽館逛一圈,你可以挖掘到更多鮮為人知的廣州“威水史”。

      烈火中幸存的郵政大樓

    廣州郵政博覽館藏身于沿江西路的廣州郵政老辦公樓里。這座歷百年滄桑的郵政大樓本身就烙刻著深深的歷史印記。

    據郵政老職工介紹,大樓始建于1897年,1916年毀于一場大火。1916年由英國人丹備設計,在原址重建。1938年,日軍入侵廣州時,在西堤一帶放了一把大火,大樓再次遭劫。樓內門、窗和地板等全被焚毀,所幸整個框架并未倒塌。次年又由楊永堂設計,按原貌修復,一直沿用至今。

    這幢大樓在百年之中兩次罹難,卻仍能在今天煥發出強健的生命力,不能不讓人心生敬意。

    大樓是典型的歐式建筑,黃褐色的花崗巖基石和巨大的廊柱略顯斑駁,非常有氣勢,且充滿歷史感。目前,它已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和博覽館一起成為展示廣州郵政發展歷史和集郵文化的活化石。

      館藏世界最大版式郵票

    走進一樓大廳,首先是郵品展示與銷售中心,各種郵票、郵冊和禮儀郵品琳瑯滿目。

    博覽館設在二樓和三樓,共有7個展廳,分古代郵驛通信、大清郵政、中華郵政和改革開放后的廣州郵政四個部分。游客可以看到古代烽火圖、漢代的長亭與古道,直至清代郵差的衣服、上世紀30年代廣州人開始使用的郵筒、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郵差送信專用的幸福牌摩托車,等等。

    據館員介紹,這些館藏大部分是郵政局的收藏品。廣州集郵宗師張文光老先生也捐贈了大批珍稀藏品。中國郵政史上迄今發現的最大版式郵票——1949年發行的《廣州解放》紀念郵票,就是張文光所贈。

    七名郵差投遞全廣州信件

    “大清郵政”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重要史實,就是中國近代第一家郵局不是在北京,也不在上海,而是在廣州的沙面。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93年)英國人在沙面開辦了在華第一家“英國郵局”,當時稱作“客郵”。直到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光緒皇帝在英國人赫德的建議下,才正式設立“大清郵政”。翌年,廣州大清郵政官局正式掛牌營業,營業地點就設在粵海關大樓首層的三間小屋內。據說當時有7名信差投遞全廣州城的信件。

    一張明信片貼了數國郵票

    在“大清郵政”中,有一張密密麻麻貼滿了各國郵票的明信片。這是一封1912年12月12日由廣州法國“客郵局”寄往美國舊金山的實寄封,上面貼著德國、法國、日本等國的郵票,還貼了一張寫著“大清郵政”的郵票和一張蓋著“中華民國”戳的郵票。

    博覽館工作人員說,這張明信片折射了當時中國郵政的混亂狀態。在“客郵”階段,外國人在中國的領土上行使他們本國的郵政章程,貼用他們自己的郵票。但是無論是清政府還是民國政府都不甘被侵略,從來沒有停止過奪回郵權的斗爭。所以當時有的外國人信件只貼本國郵票,但也有的像這張明信片一樣亂貼一氣。

    博覽館還陳列著一封蓋著“干支戳”的清代實寄封。據介紹,清朝自成立國家郵政以來,使用的郵戳都是沒有日期的。到1904年,郵局才把農歷干支記年的方式加在郵戳上,而到1911年又停止使用干支戳了。這獨特的“干支戳”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郵政的一種滲透,記載了中國郵政發展的一段歷史。


    來源:羊城晚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