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3年發行的寶安沙井人民禮堂股票

原野股票見證股海風云變幻
見證中國資本市場風云變幻的紙質股票如今成為收藏品市場新的“寵兒”。記者昨天在深圳市一收藏品市場看到,當年票面金額僅10元的一些股票實物,如今作為藏品卻能價值近萬元。而一些早期的如清朝、時期,甚至改革開放前的珍貴品種也十分搶手。
收藏者們稱,股票已成為繼古玩、字畫、郵票和錢幣之后的第五大收藏品。
42年前深圳就有沙井股票
自稱已有10多年股票實物收藏史、如今開了一個股票收藏館的黃范海先生介紹,中國發行股票的歷史達百余年,但股票成為獨立的收藏品種卻是近年來才出現的。
黃范海先生稱,權威股票研究專家已經認定中國最早的股票是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發行的輪船招商局股票,它比我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還早6年。當年清代洋務派發起創立了輪船招商局,仿照西方國家的形式組成股份公司,發行股票向社會公開招股,從而誕生了中國最早的股票。
在黃先生的收藏中,記者見到了據稱是建國后深圳最早發行的股票,這是1963年由當時的寶安縣沙井人民公社發行的人民禮堂股票,該股票是研究新中國股票發行歷史的重要實物。
寶安股票見證改革開放史
據黃先生介紹,1994年隨著證券交易的無紙化,紙質股票退出證券市場,股票實物因此成為一種寶貴的文物,早期上市公司的股票和老股票一起成為收藏熱點,其中一些曾經令中國資本市場風云變幻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已經被權威的博物館界定為珍貴文物。
黃先生介紹說,改革開放后,深圳最先發行的股票深寶安股票成為收藏者青睞的珍品,深寶安股票的變遷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歷史。
博物館專家:實物股票最能見證深圳發展
不僅民間涌起一股“藏股熱”,“官方”博物館也認識到了股票實物收藏的價值。
深圳市博物館的副研究館員張小蘭女士說,實物股票是珍貴的歷史收藏品,對于深圳特區具有特別的意義和價值。
張女士說,目前,他們正在籌建全國首家改革開放史陳列館,明年2月將向市民開放,而股票實物是他們重點收集的展品,并向民間發布了收集公告,目前已經收集了多種具有代表意義的股票。(記者 李少華 攝影報道)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