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美術家試水市場初獲成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5-25]
2005·首屆中國住房藝術博覽會5月23日落下帷幕。
本屆博覽會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云南省美術家協會主辦,云南日報、春城晚報媒體協辦,北京懋霖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昆明新聞影視有限責任公司承辦。
藝術博覽會作為一件新事物第一次在云南露面,云南藝術家第一次借商業大展集體展售自己的作品,影響怎樣?效果如何?主辦者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實踐證明,云南有美術需求的市場,今后的重點在于對其加以引導。
首次投石有回聲
畫家李忠翔面帶笑容。他的版畫作品賣出了8幅。他認為這個結果還是出人意料,因為在書畫市場尚不發達的云南,消費者能掏錢買畫,這已非常不易了。其他畫家也有收獲。郝平的兩件版畫作品被一位從事收藏的人買下,其中一件是頗具現代意味的《替代鏡頭3》。彭放的知音也不少,已賣出多件國畫。女畫家孫云玲典雅清新的小幅水彩畫也賣出數幅。王佳謨的國畫《樂在其中》、《威震四方》等5幅作品被人相中買下。陳崇平的水彩畫,甘家偉、蔣高儀畫云南美景的油畫也被買走。
昨日博覽會閉幕時,據不完全統計,已售出41件作品,銷售金額近10萬元,最高一件畫作的售價是1.8萬元,最低畫作的售價是1千元。有不少畫家的作品已被預訂。畫家劉曉說,從展售情況來看,貼近百姓生活,審美性、欣賞性強的作品易受人歡迎,而其中中國畫和版畫更易被人接受。記者觀察,油畫雖賣出了幾幅,還有一幅風景油畫是以1.2萬元賣出,但昆明消費者對油畫的接受總的來說還有待時日。
走向市場的嘗試
職業畫家賀昆租下了兩個展位,他不僅展售他的版畫作品,還附帶銷售他的“衍生”產品:用他獲金獎的版畫《原野》和另一幅版畫作包裝圖案的T恤衫和普洱茶。賀昆認為參加博覽會是一個機會,讓他了解一下昆明市場對自己的認可程度。
才在布展階段,畫家丁培仁的國畫就被買走兩件。那位買主剛搬入新居覺得缺了什么,見到丁培仁的畫,直覺覺得適合自己的新居,便買了下來。買家說:“我不懂畫,本不想買的,但畫精彩,值得買?!?
畫家孟薛光認為租了一個展位就等于在這里辦了一個個人展覽。他說,我不在乎賣了多少作品,而是把參加博覽會看成是一次走向市場的嘗試。畫家走出象牙塔,走向市場,這一步很有意義。畫家劉南、胡曉鋼等表示,參加博覽會是一個現場交流藝術的好機會。而且以往辦畫展觀眾只是圈內人,很少,而此次博覽會卻吸引了那么多的觀眾。
云南省百余位藝術家的近千件作品一起展示、展售,等于辦了一個最大型的藝術展,而且觀眾多達8萬人次,以前的展覽遠不能到此規模。
在展廳,還有一種藝術家相互幫忙的氣氛。他們帶著觀眾介紹同行的作品,告訴觀眾怎樣欣賞書畫作品,于是在他們的指導、推銷下,一些觀眾放心買下畫作。
云南書畫市場還待培育
盡管有一些作品賣出,但相對于幾百件待售作品來說,成交比例還是很低??偟氖强醋髌返娜硕?、問價格的人多,真正出手買的人少。這有多種因素。
有的消費者認為,作品定價偏高,他們不愿接受這個價位。記者見到幾位收藏愛好者,他們有的買下了心儀的作品,留待以后升值。一位收藏者告訴記者,藝術家們的報價普遍還是偏高,這與云南的消費水平不吻合。受大家喜歡的作品不一定非要高價位,希望藝術家們在這個問題上不要有誤區,否則會使更多的收藏者望而卻步。
但藝術家們卻認為,相對于全國來說,云南的書畫價位還偏低。云南的書畫收藏市場尚不發育,尤其是收藏云南當代畫家、書法家作品的市場更顯稚嫩,這個市場還需培育?,F在是這樣一個怪現象,懂畫的買不起,有錢的又不買畫。有的觀眾十分喜愛一些畫作,但又囊中羞澀;而有的人可以為一頓飯消費上萬元,可以買幾十萬上百萬元的豪宅,卻不愿花幾千元上萬元買藝術品裝飾新居。
畫家李忠翔說,藝術家應當做出點犧牲,以培養和引導市場,提高藝術品的吸引力。同時也期望出現推介藝術品的權威中介機構,以公正的立場,做消費者的藝術顧問,這樣將會促使我省藝術品市場的發展。
記者想起博覽會開幕的第一天,一位書畫愛好者說的話:這個展事很好,它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懂藝術和不懂藝術的人都通過這個窗口來了解云南藝術。云南要建成民族文化大省,發展文化產業,就是要有這樣的舉動。
首屆中國住房藝術博覽會組委會秘書長何春生說:在云南辦這樣的活動,我們原來也沒底,現在的成交數字說明云南是有美術需求的。今后的重點是如何去引導這種需求。
來源:春城晚報 (記者 程肇琳)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