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陳丹青追憶陳逸飛-無人能替代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4-20



    2001年,在上海逸飛集團時裝公司的展廳里,陳逸飛和他的兒子陳凜在一起



    1983年波士頓,陳丹青和陳逸飛(左一)等人



    逸飛的性格、活動能力,可以在多個領域長袖善舞,美術界很難找到第二個人……只是,他走了,沒有人可以替代他,從此上海少了一個話題。我不相信,中國的藝術界可以有人取代這個話題。

      陳丹青與陳逸飛的淵源,可以追溯到35年前,那一年,陳丹青18歲。

      而25歲的陳逸飛已經是上海美專公認的三大才子之一,“誰都想認識他?!薄拔母铩背醭闪⒌纳虾S彤嫷袼軇撟魇页闪松虾S彤嫷奈┮恢行?,當時上海美專畫油畫的青年才俊前三名:夏葆元、魏景山、陳逸飛?!瓣愐蒿w當時在三個人中排老三,不是最優秀的,但是他很努力,后來居上?!?br/>
      陳丹青特意想法子結識陳逸飛身邊的人,通過劉躍真的引薦,兩人得以見面,并很快成為朋友。

      《人物周刊》:你跟陳逸飛初次見面的時候,對他印象如何?

      陳丹青:當時他是標準的好青年,戴副眼鏡,要求進步,正在最瘋狂地做著油畫夢,而且雄心大志地想畫大題材。他那時才25歲,畫油畫在這個年齡就嶄露頭角,是不可想象的。

      《人物周刊》:這些年來,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否依然如此?

      陳丹青:應該說,像我和逸飛這樣后來又出國的人,對自己都已經有個重新塑造的過程,他中后期的形象,就是一個“上海人”。人們一直認為上海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男人,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陳逸飛祖籍寧波,寧波人在上海的這一支,都是非常潑辣苦干的。你看歷史上的浙江人,像蔣介石、竺可楨、魯迅,都是一不做、二不休的,陳逸飛身上也有這樣的特性。

      《人物周刊》:你曾經說過,陳逸飛是你的老師,他對你的影響大嗎?

      陳丹青:大!你想想看,當時我20歲,他比我大七八歲,而且已經在這個圈子里取得了成功,是個榜樣。整天在一塊,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他給我很多幫助,不說別的,如果不是他,我怎么可能在“文革”的時候就看到世界名畫冊?當時只有專業的單位里才可以有這樣的畫冊,陳逸飛常常找關系,他人頭廣,把我帶到油畫雕塑室的圖書館,跟我說:“你就坐在這兒看吧?!?br/>
      每次陳丹青從鄉下一回上海,就跑到陳逸飛所在的“油雕室”。他自己后來回憶跟夏葆元、魏景山、陳逸飛等人的交往,“回想起來很有意思,那時沒電話,都是騎自行車找來找去,不在家,就等著,聚一堆人臭聊,互相傳看最近的畫。我現在還懷念那種生活,太單純了,沒有誘惑,沒人知道畫能賣錢。我們最最興奮的就是技巧?!?br/>
      《人物周刊》:你如何評價陳逸飛的藝術成就?

      陳丹青:他們這一代人,跟建國以后的第一批油畫家不同,他們是“文革”后起來的一代,都有一種革命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陳逸飛的成名作《黃河頌》,折射了蘇聯現實主義的影響?!拔母铩敝械那嗄瓴趴?,廣東有一批,陜西一批,上海一批,可能有同行相嫉的原因,也可能各地對海派有成見,逸飛的作品雖然很出名,但是沒有被最主流、最頂端的圈子接納。當時普遍覺得海派油畫太講究技法,追求瀟灑、漂亮,不是純革命的。

      現在已經很難恢復當時的美學語境了,“文革”的大背景下,題材肯定是革命的,技法里也會有矯揉造作和姿態化的東西。

      陳逸飛最好的作品,是《蔣家王朝的覆滅》,這是1975-1976年畫的,當時他才29歲左右,在這個年齡就畫出這樣宏大的作品,是無法想象的。

      從1983年起,陳丹青跟陳逸飛的來往漸漸少了。這中間的22年里,兩人各自出國,再后來,作為文化名人,他們會在一些活動上碰面?!半m然已經很少往來,但是當年的友誼還在,每次看見,覺得很親,就會想到年輕的時候?!?br/>
      最后一次見面,是在去年10月,紫禁城國際攝影展上,兩人都是嘉賓,合影留念?!瓣愐蒿w胖了,講話慢了?!?br/>
      《人物周刊》:是否當時就隱約有病兆?

      陳丹青:這倒未必。其實你看逸飛的長相,人中、下巴都長,眉毛很濃,一笑起來,很富態的樣子,他應該是長壽之相啊。在我們這個年齡,間或聽說我們的某個相識已經走了,也屬正常,但我怎么也沒想到是他。

      我愕然,痛惜。但是想想,好像也不該驚訝,他一直是這樣一個人。我記得以前我們一起畫畫的時候,很累,他給我看他畫的肖像,中間他跑到廁所好幾次,用冷水沖頭。他做事特別拼,會咬牙,他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出來。

      《人物周刊》:他的一個朋友在說,如果陳逸飛不去理會《理發師》、不去理會拍電影,他興許不會死,你覺得呢?

      陳丹青:也許這就是求仁得仁。陳逸飛一直想拍電影,還是在“文革”的時候他就跟我說過,想自己拍電影,當時我想,這怎么可能呢。沒想到他真的拍成了,他是個大膽的行動者,而且,他可以好幾攤事情同時做。

      我也想拍電影,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會去做,我缺乏行動,但是陳逸飛不同。我看過他的第一部電影《海上舊夢》,這是他的初作,雖然電影里的一些元素他還不知道怎么把握,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拍成了。對一個半路出家的人來說,很不容易。

      后來拍的《人約黃昏》,我覺得,比陳凱歌、張藝謀成功多了。電影的劇本是老劇本,但是他表現出了舊上海的質感,這一點,遠比《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和《風月》成功,看張藝謀那部片子的時候我在紐約,當時我就想:一個陜北的漢子,怎么可能懂舊上海呢?

      《人物周刊》:你說陳逸飛常常好幾攤事情同時做,確實這些年,他涉足了很多領域,比如雜志、建筑、電影、服裝、模特行業等等,似乎都干得有聲有色,你怎么看待這個事兒?

      陳丹青: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事情,這樣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當然社會上有一些議論,說畫家跑去當商人了。我在美國呆過,在美國,藝術家很多都有自己的公司,我們都知道,美國的一個演員當上了總統,還有一個演員,去當了州長。這是人的自由,人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逸飛的性格、活動能力,可以在多個領域長袖善舞,美術界很難找到第二個人,在社會轉型的這個階段,需要這樣的人。

      只是,他走了,沒有人可以替代他,從此上海少了一個話題。

      我不相信,中國的藝術界可以有人取代這個話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