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墩在修復中

已修復的橋墩

提升橋梁

修復橋梁
昨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珍品展》免費開展,平??土髁坎艓资说膹V東省檔案館,一下子人滿為患,差點被“擠爆門”。據悉,僅上午9時至12時3個小時里,就有近千人進館觀展。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202件展品中,與廣東有關的就有60件,主要包括清代皇宮廣東珍檔、歷史輿圖以及反映廣州十三行、中山紀念堂和海珠橋設計、嶺南大學、臺山和歧關車路股票等方面的檔案,這部分展品引發了市民們的濃厚興趣。
中山紀念堂圖紙
從上海一廢品站買回
這次首度展出的80多年前廣州中山紀念堂設計圖紙,是已知收藏最完整的一套,共462張,分藍色底圖、蠟紙圖和布圖三類,其中布圖33張。從圖紙里,我們可清楚地看到紀念堂舊址原是孫中山任中華民國非??偨y時的總統府,后陳炯明叛亂,被夷為了平地。
當專家們談及設計圖紙的由來時,現場市民無不“大跌眼鏡”———原來,由于種種原因,早期的廣州中山紀念堂建筑設計圖紙一度“神秘”消失。直到1961年,廣州市檔案館的工作人員發現,該批圖紙已被當作“垃圾”,出現在上海市一廢品收購站,于是高價購回,始才補白。
據有關人士介紹,作為建筑設計的珍貴記錄,1961年,該批圖紙出現在上海市一廢品收購站,廣州市檔案館得悉后前赴上海,購買進館。
最后一張“金榜”
16粵人“榜上有名”
本次展出的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殿試大“金榜”,是我國科舉制度終結前的最后一張“金榜”。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細心的市民都頗具興趣地“貼”著展廳玻璃,查看“題名”中廣東人的身影。市民劉伯和他的太太陳婆婆在端詳了20多分鐘后,笑呵呵地告訴記者:“廣東有16人金榜題名,其中二甲11人,三甲5人。分別來自順德縣、南??h、東莞縣、新會縣、山水縣……”據悉,二甲第15名的廣東三水縣人梁士詒,后來成為北洋軍閥政府的官僚,在晚清和民初的中國政界扮演了重要角色。
海珠橋
四幅圖片盡展被炸及修復史
作為廣州市第一座連接市區珠江兩岸的跨江大橋,海珠橋為市民們所熟悉。但也許很多人對該橋經歷了初建、抗戰后修復以及解放后重建的歷程并不了解。
而“廣州海珠橋檔案”以詳實的文字、圖紙、照片記載了該橋的歷史。從四幅珍貴照片上可看到,上世紀30年代海珠橋開通時,橋體中間為活動式,能向上分開。1938年日軍侵占廣州,海珠橋遭破壞,后雖經修建,中段橋面開合部分已無法復原。1949年10月14日,國民黨當局撤離廣州前,用10噸炸藥將海珠橋炸毀。1950年3月25日市政府著手重建海珠橋。
罕見《畬族祖圖》
廣州原來還有聚居的少數民族!
昨日在展廳里,一幅古舊的布畫引起了大家的紛紛議論。這幅布圖長6米,寬40厘米,畫面雖有污損但仍清楚可辨。據廣州市檔案館專家介紹,這是我國非常罕見的一份《畬族祖圖》。而畬族是廣州地區目前唯一聚居的少數民族,增城是現在廣州唯一的畬族聚居地。
“廣州居然還有聚居的少數民族!”這讓很多參觀的市民感到驚喜。據了解,這份反映祖先“狗頭王”生平歷史的《畬族祖圖》原由增城市正果鎮畬族村委會保管的,以前村里人每到農歷2月、7月、9月的十五祭祖日這天,都要把該圖拿出來供奉。目前,該《畬族祖圖》已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檔案。
(新快報 記者陳琦鈿、通訊員鐘鳴、何歡、實習生朱曉琳)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