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空蕩蕩的大廳、空無一物的畫框、滿地的玻璃碎片……昨天下午,三元里大道棠溪祥崗外街一號院,展現在記者面前的培智書畫藝術館滿目狼藉。然而就在短短3個月之前,它剛剛以“廣州首家私人藝術館”的名義,召開了熱鬧的開業典禮。按照在場的部分股東的說法,館藏的80幅畫作,已經全部被旅美畫家、同時也是藝術館法人代表兼最大股東的張培智乘著黑夜“卷走了”。而畫家本人,也同保安、展廳管理人一起失蹤了。
凌晨2時有人忙著搬東西
培智藝術館館長助理方先生告訴記者,昨天10時左右,他同藝術館股東朱先生以及張培智的委托人劉某一同打開藝術館大門。剛開門,便看見進門左手邊原來的一張大畫畫芯不見了,只剩下雪白的襯底。他們頓時感覺“出事了”,于是馬上報警。
大約20分鐘后,警察趕到現場。方先生、朱先生他們隨之進入展廳,發現原來陳列在這里的80幅大型國畫作品已經蹤影全無。而展廳另一側的大門,門鎖處的鎖鏈被撬開,門扣嚴重變形。朱先生告訴記者,根據周圍小店人員的說法,昨天凌晨2時左右,有一些人在藝術館后門外忙著搬東西,但是具體搬什么東西并沒有看清。朱先生說,這些東西很有可能就是丟失的畫作。朱先生他們進一步檢查發現,包括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財務印章在內的各種文件、印章也全不見了。
方先生告訴記者,藝術館有兩層大門,外層大門的鑰匙由張培智委托人派來的一位展廳管理人員保管,內層大門以及被撬開的那扇鐵門的鑰匙在朱先生手中。也就是說,要想進入藝術館必須雙方都到場。方先生說,前后兩個院門的保安都是張培智委托別人找來的。昨天開門時,這兩位保安以及拿鑰匙的展廳管理員都不見了,電話也打不通。記者連續數次撥打朱先生提供的張培智手機,但對方始終處于關機狀態。
開館不久股東之間產生分歧
朱先生說,他是2003年通過一個朋友介紹結識張培智的。由于自己喜愛藝術收藏,因此和張培智頗有相見恨晚之感。后來他同朋友一起在廣州舉辦了張培智個人畫展。去年8月,他同兩位朋友朱某、張某以及張培智一起籌辦培智書畫藝術館,今年1月19日開館。張培智提供創作書畫藝術品,作為技術入股,占45%的股份,其他三方以資金入股,共占55%的股份。張培智同時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館長。按照股東協議書,張培智的字畫銷售和知識版權,除了在日本之外,全中國及全世界業務市場歸這個合資企業長期獨家經營所有,全體股東按股份比例享受紅利分配及承擔經濟風險責任。
方先生說,開館不久,張培智與其他三位股東曾經就畫作銷售問題產生分歧。張將畫價定在4000元/平方尺左右,但其他股東認為,市場能夠接受的價格大約在1000元左右。由于雙方分歧較大,在開館后沒有賣出去一張畫,而三位股東算上先期投入已拿出80多萬元,經濟負擔越來越重。因此幾方就是否終止合同,也進行過幾次討論,也曾經提出張培智提供部分畫作給其他股東作為補償,但都沒有結果。
敬海律師事務所律師江國勇表示,按照法律規定,藝術家可以以自己的藝術作品入股,但必須與全體股東簽訂轉讓協議,將藝術作品轉讓給公司。而且需要有專門會計師事務所對藝術品出具驗資證明,到工商局備案。入股之后,沒有經過股東大會通過,就不能隨便撤回投資,拿回自己創作的這些藝術品,否則就是違約行為,侵犯了公司的財產。其他股東可以通過法律程序處理此類事件。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