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流域考古發現新石器晚期文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4-13]
隨著烏江彭水電站前期工程的開工建設,烏江流域的考古已展開。日前,考古人員在烏江彭水電站壩址附近進行考古發掘時,獲得重大發現,一大批跨越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宋明時期的文物出土。
此次發掘的主要是黃家堡遺址和鴨母池遺址,這兩處遺址位于彭水縣萬足鄉萬足村烏江左岸的臺地上,發掘面積約500平方米。兩處遺址相距不到500米,是彭水電站淹沒區重要的考古發掘項目。
在搶救性發掘過程中,一大批重要文物出土,這些文物包括了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商周、漢代到宋明各時期的陶器、網墜、紡輪、鐵鋤、陶珠、筒瓦、板瓦、陶管、瓷器等,出土文物有數百件之多。
據負責彭水縣境內考古發掘的黔江區文物管理所所長顏道渠介紹,對上述兩處古代遺址的正式發掘,在烏江流域尚屬首次,這對于揭示烏江流域古代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考古學意義。特別是在黃家堡遺址的最下層,出土的新時器晚期即相當于中原夏文化時期的陶器,為研究渝東南地區土家族的起源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考古學材料。
據他介紹,這次考古發現,說明早在距今4000年前,烏江流域就有人類活動。同時也說明了烏江流域是古代巴人遷徙和文化傳播的重要通道與活動區域。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