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重慶萬州大坪發現東周巴文化墓群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3-08









    本報訊 為配合三峽工程建設,對三峽庫區地下文物進行搶救和保護,湖南省益陽市文物管理處配合重慶市文物考古部門于2001—2004年,對萬州大坪墓群連續進行多次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達11680平方米,共發掘東周至六朝時期墓葬158座,其中東周巴文化墓葬67座、漢墓61座、六朝墓葬30座,出土各類文物600余件,其中各種銅器200余件。

    大坪墓群位于重慶市萬州區渡鎮石山村大坪社,墓地形狀為一長條形臺地,東臨長江,自南往北為一陡坎,臺地南部地勢平坦,北部呈緩坡狀。東周墓集中分布于北部靠江邊一帶,漢墓和六朝墓則整個臺地從南往北均有分布。

    這批東周墓葬形制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殘存深度0.5—2.9米不等,大部分墓坑為狹長方形(54座),少部分系墓口大于墓底的寬坑墓(13座)。墓室最大的面積達10平方米,面積最小的僅1.6平方米,頭向以東向的居多,少數為南北向。墓坑填土均系黃沙泥土回填,墓坑上下均未發現白膏泥。少數幾座寬坑墓底有枕木溝,葬具已全部腐朽無存,僅部分墓葬可看出葬具痕跡,從殘存痕跡分析有單棺和一棺一槨。從保存下來的部分人骨架觀察,葬式以仰身直肢為主,有少量仰身屈肢葬和二次葬,有的保存人骨架的墓未見頭骨或僅見下半身。

    這批東周墓隨葬器物以陶器、銅器為主,其中銅器多達130余件。另有少量的玉器、琉璃器、鐵器等。除少數幾座空墓外,其他墓隨葬器物少則1—2件,多的達30余件。陶器以泥質紅陶、夾砂灰陶、褐陶為主。紋飾以繩紋為主,另有少量弦紋、籃紋、刻劃紋等。制法主要為輪制,個別器物的某些部分為手制。器形以罐、壺、豆為主,另有少量鼎、敦、鬲、高足小壺等。陶器組合以罐;罐、壺;罐、豆為主,僅見一組鼎、敦、壺、高足小壺(豆)的組合。青銅器以青銅兵器(劍、矛、鉞、斧、箭鏃等)和青銅容器(鍪、釜甑、壺、盒等)為主,另有少量的斤、匕、銅鈴、印章及青銅帶鉤飾件。青銅兵器中的劍、矛、鉞或劍、矛、鉞、斧的組合是這批東周墓銅器的主要組合形式。

    陶器中的繩紋釜、花邊口沿罐,灰陶平底罐,青銅器中的鍪、釜甑、扁莖無格無首柳葉形劍(飾虎紋、手心紋)、柳葉形矛、鉞、虎紋戈、圖形印章以及玉飾件等為巴文化中常見的典型器物。因此,這批東周墓葬的文化性質應屬于巴蜀文化,其年代大致在春秋末至戰國中期。從墓葬形制和器物組合分析,應相對早于云陽李家壩以及開縣余家壩巴文化墓地。推測大坪墓地在春秋戰國時期應為巴人某一群落的公共墓地。在一個墓地集中發現如此眾多的東周巴文化墓葬,在三峽庫區尚屬少見。墓中出土銅器較多,其中,M136出土的精美青銅帶鉤鏈飾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渝東地區巴文化遺存中系首次發現。

    (盛定國 周創華/文 吳寧平/攝)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