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將完成搬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3-07]
孔廟國子監開工大修,修繕工程耗資800萬元 施工期間正常開放。這里的幾處古建都搭上了腳手架,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文物建筑修繕工程。
據了解,孔廟大成殿里面的彩畫將得到修補處理,但金磚(古時對宮殿內地磚的稱謂)不會更換。北京市文物局將為孔廟大修投入大約800萬元人民幣,其中彩畫部分大約為200萬元人民幣。此次大修將持續一年。修繕期間仍照常對外開放。
現狀
兩處古建年久失修,部分殿堂屋頂漏雨。
據了解,孔廟和國子監上一次大修均在50多年前。上世紀90年代開始,孔廟的重要殿堂都進行了修繕,但修繕內容主要局限在梁架搶險方面,遺留問題很多,許多建筑至今無法向游客開放。國子監建筑群目前也同樣存在著屋頂漏雨、大木構件糟朽、油飾彩畫殘損等問題。另外,國子監的部分建筑及圍墻已經殘缺,而后加的一些建筑物與其原有的歷史風貌也不協調。
規劃
首都博物館要搬家,十四個碑亭全開放。
據透露,待首都博物館搬家、孔廟修繕完工后,孔廟內的14個碑亭將首次全面對外開放,目前僅陸續開放了4個。國子監內與古建風貌不協調的新建筑將全部被拆除,院內的綠化面積也將縮減,因為專家認為寺廟園林化是古建的一個敗筆。
孔廟
北京孔廟位于北京市安定門內國子監街,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鬃釉蛔馂椤按蟪芍潦ハ葞煛?,故又稱先師廟??讖R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F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孔廟內先師門兩側,是元、明、清三代進士題名碑,共198塊,刻有51624名進士姓名、籍貫和名次,是研究我國科舉制度的珍貴資料。
國子監
位于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成賢街,毗鄰雍和宮,是歷經元、明、清三代的國家最高學府兼教育行政管理機關。
國子監以“辟雍”為中心,三進院落,中軸兩側的建筑對稱整齊,是清代皇帝的講學之處。國子監的教學科目是禮、樂、律、射、御、書、數等。
當時謀求仕途發達的文人學士們最大榮耀莫過于畢業于國子監,殿試時考取進士金榜題名并刻名于孔廟碑亭。
法制晚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