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老人與藏品的50年傳奇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3-07]
收藏界有個潛規則,那就是“生人勿進”。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深感尋覓“淘寶新聞素材”的艱難。隨著采訪深入,依靠真正“圈內人士”的指引,記者得見一幅有傳奇色彩的書法作品,其后更附著一段50年的執著故事。
這是一幅由孫中山先生手書行楷大字“博愛”的四尺整紙舊裝裱件,紙面隱約可見三道折痕,紙心泛黃并呈團云狀,左下角衿有“孫文之印”,直徑6.5厘米,右下角衿有一方“讋皆”印鑒,左中還有“讋皆兄囑”的題款。該墨寶系蜀中知名文物老人、北京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常務藝術顧問喬德光舊藏。
2月22日,記者登門造訪喬德光老人。近90高齡的他精神矍鑠,記憶力驚人,將這幅中山遺墨的淵源徐徐道來。
“上世紀30年代末,我就發愿要珍藏中山先生墨寶。但十數年間,所見或殘或贗或真而無緣延至。四十年代末,聽說蜀中知名藏家王石嶺老人有此秘藏,老人為一方人望,且與受贈者雷鐵崖(字讋皆)乃通家世誼,遂動了造訪之念。1952年,我在王宅見到此法書,一看之下,怦然動容,先生‘博愛’正書神采奕奕,撲人眉宇!但王石嶺知我來意后堅拒,他說:‘中山遺墨,當屬國寶,豈容言賈!’我汗顏而退。過了兩年,我又去,依然被拒。再去,再被拒,十多年來往返多次無果。1984年,我再次拜訪王宅,老人已故世多年。其婿歐先生被我的誠意打動,終于同意出讓此法書。平生夙愿,自此得償?!?br/> 喬德光老人從事文物收藏工作70多年,自2002年開設在楊升庵博物館中的喬德光文物捐贈陳列館開放以來,老人已陸續向該館捐贈珍貴的戰國、漢、唐銅鏡和古玩瓷器、名人字畫近200件。
“收藏的終極目的,是保存并且傳承我們的文化?!边@是老人一生收藏精神的濃縮。
來源:四川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