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鐵路已有近 130 年的歷史,其間,產生并遺留下許多珍貴的鐵路歷史遺產。鐵路文物作為歷史的物質遺存,是一部物化了的中國鐵路發展史。合理保護鐵路歷史遺產是公民應盡的義務,更是我們鐵路文博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京張鐵路是由中國人自己主持設計、修建、管理的第一條自辦鐵路。京張鐵路的建成,粉碎了西方列強借掠奪京張路權從而達到控制鐵路周邊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權的目的,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推動了中國自辦鐵路運動的發展。它已成為中國人自辦鐵路的一條標志性鐵路。
在京張鐵路修建前,華北和西北間的運輸只能靠駱駝,交通的不便嚴重制約著西北的經濟發展。從北京鋪設一條鐵路到張家口,足以密切華北與塞外包括內外蒙古的聯系。英、俄兩國競相爭奪筑路權互不相讓,不得已才默許清政府自力修筑。由于京張鐵路要穿越古稱“天險”的長城要塞居庸關、八達嶺等艱險地段,工程巨大。外國人認為中國人根本不可能擔負起如此艱巨的工程,揚言“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要過 50 年才能實現”。清政府派詹天佑出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在他編著的《京張鐵路工程紀略》中寫到“我國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需借重外人,引以為恥”。表達了他“用本國的資金,修筑自己的鐵路”的決心和信心。京張鐵路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建成通車,工程造價比預算節約白銀 28 萬兩。這一工程當時被歐美各國視為奇跡,正如青龍橋火車站所立“大總統碑”記載:“開車之日,王公士庶及東西人士睹者數萬,咸嘖嘖嘆為前古所未有”。京張鐵路建成后,當年收回全部筑路成本,為國人自辦鐵路開創了先河。在振奮民族自信心上,產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京張鐵路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在鐵路歷史遺產中占有重要位置。
京張鐵路文物遺跡現狀堪憂
京張鐵路從 1909 年 10 月竣工已近百年,除了自然因素對它造成損害外,人為的破壞也很嚴重,甚至遠遠超過自然力的破壞。例如:文革時期,詹天佑銅像被拉倒;京張鐵路老站房上詹天佑親自題寫的站匾被人們用鐵鏟和瀝青亂鏟亂涂;京張鐵路退役下來的珍貴機車被解體并回爐煉鐵。由于京張鐵路線路的改造,加之人們的文物意識淡漠,一些具有重大意義的、有代表性的鐵路文物遺跡被毀掉,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珍貴文物被破壞。原京張鐵路竣工時實設車站 14 座,而如今只剩下 7 座,其中 2 座僅保留下部分建筑。當年詹天佑先生在南口設立的工程司處、南口機器廠、機車房雖房屋保留了下來,但有的已被改成旅館,有的被用作廠房,加上一些私搭亂建,已面目皆非。獨具特色的五桂頭、石佛寺隧道廢棄后被施工部門改為倉庫。專為京張路和機器廠用煤而開辦的原雞鳴山煤礦礦址也早已蕩然無存??登f的火車房內外長滿了雜草,損毀嚴重。當年由詹天佑先生親自題寫站名的兩塊站匾,一塊尚存于已拆毀的清華園車站原址上,一塊被涂上厚厚的瀝青懸掛在廢棄的居庸關車站。就在幾年前,位于阜成門內冰潔胡同的原京張鐵路局局址被拆除。由詹天佑先生創建的位于北京西單報子街 76 號原中華工程師學會會址也將遭受同樣的命運。此會址已被列入拆遷計劃,經多方反映、呼吁,雖暫未拆除,但究竟能保留多久還是個未知數。
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京張鐵路這座近百年的標志性鐵路歷經滄桑,文物遺跡狀況令人堪憂。如果保護不好,搶救不及時,將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加大力度搶救和保護京張鐵路文物遺跡刻不容緩。
京張鐵路作為一份鐵路文化遺產,它的功能已發生了變化。鐵路文物單從保護的角度來說,力量是不夠的。應該把對京張鐵路文物遺跡的保護同國家的政治、經濟結合起來,把京張鐵路和詹天佑的愛國業績結合起來。這樣,有計劃地進行宣傳,能使人更深刻地理解保護這些鐵路文物的重要性。京張鐵路展示給世人的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任何一條鐵路都不能比擬的。
京張鐵路是一條戰略要道、經貿動脈和文化交流紐帶。由于京張鐵路地處著名的旅游景區居庸關、八達嶺,獨特的地理位置又使它成為一條風光綺麗的觀光旅游線。因此,保護京張鐵路文物遺跡,發展旅游事業,將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京張鐵路的保護和利用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
鐵路文物的管理具有雙重性:由于鐵路文物產權隸屬鐵路部門,所以,它既要受鐵路部門的管理,又要受轄區地方政府的管理。因此,鐵路文物的保護往往需要各有關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做好。京張鐵路文物遺跡的保護要通過其所在轄區的文物管理部門、鐵路局、鐵道部等單位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第一,各級黨政領導要重視京張鐵路的文物保護工作。北京“人文奧運”文物保護計劃將重現京郊“六景”之一的“北京段長城風景保護區”列入其中,應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將京張鐵路文物遺跡清理出來,加以修復并保護。
第二,要努力提高鐵路職工的文物保護意識,使每一位鐵路職工成為鐵路文物的愛護者和捍衛者。
第三,要將京張鐵路文物保護工作納入法制管理的軌道,遵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進行京張鐵路文物的保護和管理。
第四,各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要將京張鐵路文物遺跡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保護。
保護京張鐵路及沿線文物遺跡,使它免遭自然損壞和人為破壞,并盡量延長其壽命,目的是要對文物進行合理利用。這樣不僅不會造成文物的破壞,相反還會進一步促進文物的保護。發展以京張鐵路文物為內容的旅游,雖然不是文物工作中合理利用的全部,但如果文物部門不去主動做好有關工作,勢必會陷入被動局面。
利用京張鐵路的重點是挖掘鐵路文化。而鐵路文化的重點在于鐵路文物遺跡的風光帶建設,做到先清理、修復文物遺跡,停止文物遺跡周邊的再建設,凈化環境,保持良好的自然風貌。同時可將京張鐵路兩側的相關景點,如居庸關、八達嶺、關溝景觀等串聯起來,使之成為一座規??涨暗木C合性的中國鐵路文化露天博物館,成為未來鐵路文化旅游的“拳頭”產品。
總之,加強京張鐵路文物遺跡的保護,合理利用現有文物資源,對廣大鐵路職工特別是未成年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只有堅決貫徹國家“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才能實現鐵路文物保護與利用的雙重效應。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