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市場泡沫漸漸浮現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12-30]
臨近歲末,盤點今年的書畫市場,人們記憶最深的也許還是在今春出現的那個數字:6930,這個數字出現在北京瀚海2004年舉辦的藝術拍賣會上,國畫家陸儼少的《杜甫詩意百開冊頁》以6930萬元成交,創下了中國書畫拍賣有史以來的最高價。
談及此,一些人士仍喜不自禁,認為國畫出現天價,說明國畫價值正在跟國際接軌,是件好事。而幾個月過去了,回頭再看,更多評論家對記者表示,陸儼少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并不及傅抱石、潘天壽、黃賓虹等人。他是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畫家,但并非一個劃時代的藝術大師。其市場價格超出藝術地位更高的人士,人為炒作的痕跡較為濃重。中國的藝術市場已經有點像房地產了?!?br/>
藝術品市場的泡沫漸大,除了對個別專業畫家的炒作,也表現在對名人和仕宦人士書畫的盲目追捧上?;仡欉@一年的市場風云,一位資深人士連連感慨看不懂:現在名位比藝術怎么更重要了!只要是名人,不管其藝術成就如何,隨便一幅作品就動輒數萬元。而一旦是某某書畫協會的主任、主席、秘書長,其作品也跟風上漲,完全脫離了藝術的內在價值。藝術收藏界專家估價不過千元的名人書畫,眼下一拍就是幾萬元。一些拍賣行里還經常出現未等拍賣師公布起拍價,大腹便便的買家們便舉牌出價,你爭我奪的瘋狂景象?!?br/>
幾位文學家的書法作品,藝術其實平常,但因為是名人,書法也得道升天,一個三尺整張十幾個字就被追炒到七八萬,比其著作的稿費還要多?!?br/>
藝術市場當下泡沫漸大更體現為贗品的生意火爆。這讓不少資深從業者對目前書畫拍賣現狀極度困惑。對贗品的追逐表明書畫市場已經完全脫離了藝術層次,而完全成為失去理性的瘋狂游戲。收藏家胡先生在上海買進一張海派名家馮超然的山水畫真跡,今年5月卻看到北京某拍賣行拍圖錄上有件一模一樣的拍品。就是這件贗品,在拍賣會上還是以5萬多元成交了,而其實際價值不足五十元。尤其讓業界人士議論紛紛的是,一位在近代美術史上無甚建樹的民國畫家的臨摹作品,竟拍到了800萬元!
所有這些市場價格與藝術價值的脫節,藝術品市場的虛高,是誰造成的呢?
當然是炒家。由于國內投資渠道的狹窄,股市期市的不景氣,大量國內游資急于尋求新的投資渠道,于是書畫便成為資本者的牟利游戲品。據了解,國內書畫炒家絕大部分來自廣東和江浙。財大者氣粗,從炒聳立云天的房地產到炒書畫,他們拿捏著這些宣紙該覺得會是如此地輕如鴻毛;而坐在拍賣場一舉天下驚的感覺似乎也該是“味道好極了”吧?
這些外行著眼點不在藝術,而在炒作的轟動效應?!?br/>
不久前,中國美協領導談到國內藝術品市場時的感覺是“怪”、“一片亂糟糟”。他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目前的藝術市場很不正常,或者是根本沒有形成市場。什么叫藝術市場,就是一個畫家產生后,他的價位是穩定的。而中國現在買畫,偶然因素占了很大成分,譬如說一幅畫突然賣出了高價,過段時間再賣就賣不起價了?,F在中國的一些大款買畫,他的目的是一種投資,而國外的一些購畫者純屬個人欣賞。所以中國的藝術市場現在炒得很熱鬧的樣子,其實一片亂糟糟,根本就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市場?!?br/>
專家分析,從歷史上看,藝術作品的虛高價位經常出現,但最終將跌回原地,原形畢露,而將炒高者深套其中。就目前而言,中國畫尚未達到世界性水平,影響只在華人圈子里。眼下的書畫景氣和華人經濟的提升有很大關系,在特定時期出現的特殊價格只能當成偶然現象,切不可盲目追高,隨意附庸風雅。否則,一旦泡沫破裂,留在手里的這些宣紙之重就將無法承受了。
來源:陶城資訊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