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如何再識傳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12-21]
我們這一代畫家,尤其是畫中國畫的畫家,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傳統文化修養不足,創作方向不明確。
“85新潮”以后,西方的各種樣式、各種流派、各種觀念都進來了。在現代西方藝術潮流的沖擊下,一些人對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淡漠。其實,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如果沒有把自己的藝術之根,扎到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很容易迷失藝術方向。當然,處在今天這樣一個全面開放的信息時代,不可能回避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但對西方文化的吸收,必須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上吸收,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
中國畫的創新與發展必須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中國畫必須有自己的現代歷程,決不能把西洋的“現代”拿來充當我們的“現代”,更不可把西洋的標準拿來充當中國畫的標準。
中國畫的發展,有其自身的邏輯規律,因為中國畫的審美核心是從筆墨進入的。中國畫所談到的“筆墨”是融文化和精神、物理和畫理為一體的?!肮P墨”在表現物象特征的同時,也在表現“筆墨”自身,也就是“筆墨結構”的表現。因為“筆墨”在畫面的排列和組合,以及筆墨的形態,體現了畫家的精神氣質、文化品格和情感狀態、審美情趣等綜合素養。因此,中國畫的創新,不是簡單的樣式和形式的花樣翻新,必須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精神的延續上。如果沒有把握中國傳統藝術和文化的脈絡,所謂的創新,所謂的現代性,就無從談起。
其實中國畫也是非常注重形式、非常注重繪畫語言的。在追求形式感這一點上,傳統的中國畫和西方現代藝術是有相似之處的,在某些方面有異曲同工之處。但中國畫又不是為表現形式而形式,或表現技法而技法。中國畫畫到最后,完全轉向了畫家個人精神和性情的表達。所以,畫好中國畫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因為中國畫首先是一種文化,中國的繪畫藝術和中國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包括畫家個人的處世方式、生活方式是密切相關的。如果沒有一定的閱歷、沒有一定的文化積淀和生活積累,就不可能達到中國畫的較高境界。這是中西方繪畫的本質差別。如果認識不到這種差異,認識不到中國繪畫傳統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內涵,就無法確立一個中國畫家的文化立場,更無法把握中國畫的藝術規律和中國畫未來的發展方向。
來源:《人民日報》 (岳黔山 2004年12月19日 第八版)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