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藏家尚缺“穩定系數”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11-19]
11月12日,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的德國納高珍貴亞洲藝術品拍賣會上,不遠萬里前去參加拍賣的內地藏家頗引人注目。他們不僅是中國藝術品高價的締造者,也讓上拍的180多件中國藝術品有相當比例歸屬內地藏家。面對日益壯大的內地收藏家隊伍,日前,國內有關專家指出,“新一代”內地藏家氣魄驚人,但綜合幾年來的市場表現看,這些藏家似乎仍然缺乏“穩定系數”。
拍場無疑是最能體現內地藏家狀況的平臺之一。去年“非典”過后,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就像個熱氣球,越充越大。國內著名拍賣師劉新惠告訴記者:“往拍賣場里一看,八九成的買家都是新面孔?!钡膱錾系男旅婵自诓粫r地變換著?!昂貌蝗菀走@兩場拍賣混了個‘熟臉’,可下次就又換了?!本┏且患遗馁u行的業務主管帶有幾分無奈對記者說。他分析說,參與者變動性大,說明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還沒有形成一個固定買家群體。
據悉,層出不窮的內地藏家既讓人歡喜也讓人憂。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許勇翔先生日前便對媒體坦言:“衡量一個收藏家群體,除了要看藏品質量,還要衡量其穩定性?!睋私?,內地藏家在拍場上一擲千金的氣魄讓很多人望而生畏。在藏市摸爬滾打近20年的何先生說:“內地很多新生代富豪們更看中投資,甚至可以說是投機,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玩收藏?!睋榻B,拍場上總能看到新面孔,是因為藏家群體的穩定性太差。他們很多人是出于對投資感興趣才現身拍場。于是,今天聽說明、清兩代的官窯青花瓷器好賣,就迅速下手,但明天一看近現代書畫高漲,又改行投資書畫了?!坝袝r就像霧里看花,真弄不懂他們到底要藏什么。一旦有行情,即便頗費周折才找到的藏品也會迅疾出手?!?
據了解,國際上著名藏家所珍藏的藏品平均流通年限為15年至20年,有的甚至更長。不久前,在香港改寫清代瓷器拍賣記錄的清乾隆胭脂紅地粉彩花卉紋梅瓶,被英國古董商Eskennazi以4150多萬港元拍走。而此前,該瓶被一臺灣藏家收藏了15年,1988年的拍入價格不到今年拍出價的1/20。在香港秋季拍賣中的另一件重器——明永樂青花龍鳳棱口洗更是被藏家珍藏了40載后才浮出水面。
相比之下,內地一些有實力的藏家就顯得急功近利了?!爱斎?,不成熟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像一些藏家有興趣不假,但不能持久,玩不多日興趣就蕩然無存了?!焙蜗壬J為,培育新一代藏家需要文化作積淀,要讓他們真正地了解收藏文化內涵的所在,而不是一味地看著錢。
近兩年來,海外拍賣行紛紛選擇中國的北京、上海等地作為拍前預展地,這已充分表明,他們很看好中國這個大市場。有資料表明,在去年秋季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中國收藏家購買了該公司所拍中國藝術品的13%,在倫敦拍賣會上購買了18%,大大高于5年前的比例。 而今年這個比例又有所提高。一位市場人士說:“之所以選擇這里,是因為他們越來越把中國看作是收藏家的重要源頭,而不僅僅是收藏品的輸出國?!钡菍τ谶@一期望的實現,似乎仍然有待時日。(記者 陳 念)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