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叩問汴繡的明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08-24
      汴繡是在繼承古代宋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其精巧技藝著稱于世?!稏|京夢華錄》形容宋繡“金碧相射,錦繡交輝”。明代董其昌所著的《筠清軒錄》中評價說:“(宋繡)設色精妙,光彩奪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之情,花鳥極綽約啁哳之態?!?br/> ?。玻笆兰o50年代,開封汴繡廠成立之后,對古老的汴繡藝術進行了深入挖掘和整理,使汴繡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汴繡精品曾獲得國家百花獎,貴為國禮贈送外國首腦,聲名遠播。許多人看好汴繡良好的市場前景,紛紛開工廠、開商店,生產、經營汴繡。
      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封旅游業的開發為汴繡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汴繡也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據統計,我市有各種汴繡經營廠商四五十家,形成了以國家所有制企業為主體,個體私營、家庭作坊式經營為補充的多元化格局,可謂百花齊放、春色滿園。
      關于汴繡,近期還有一段佳話。今年7月2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服務業大會和展覽會上,溫家寶總理來到河南省展臺視察時,來自開封的金鐘宮廷刺繡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金鐘正全神貫注地繡一幅水墨山水圖??偫眇堄信d致地走上前去,仔細端詳。金鐘當時激動地對溫總理說:“總理為全國億萬人民操勞,我想為您也繡一幅肖像送給您,表達我們河南人民的心意?!睖乜偫磉B聲道謝。
      然而,繁榮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管理滯后、魚龍混雜、價格混亂等等,有識之士為此深感憂慮。汴繡的明天究竟該如何發展?怎樣把汴繡發揚光大,把汴繡產業做大做強?帶著種種問題,記者近日進行了深入的采訪。
      怎一個“亂”字了得
      在宋都御街,幾乎每家經營工藝品的商店里,都有繡品出售。記者以一位普通游客的身份挨家挨戶進行了走訪。走進去,只見大大小孝色彩各異的繡品掛滿了墻壁。有些店鋪里,各色繡品濟濟一堂,一邊的地板上還擺滿了包裝好、印著“中國汴繡”字樣的繡品。圖案以中國古畫為主,還有少量的西方油畫、人物肖像等。有些繡品乍一看,都平齊光亮,有著很好的“賣相”,但仔細看,就會發現,同樣的圖案,線的粗細不同,針腳大小也不同;色彩過渡有的柔和,有的突兀;人物神態有的生動活潑,有的就顯得呆板,沒有生氣。有些明顯粗制濫造的繡品也堂而皇之地掛在貨架上進行出售。汴繡的質量如此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可以說是對以精妙著稱的汴繡藝術的無情諷刺。
      在價格方面,也同樣混亂不堪。記者在采訪中留心了一下,相似規格、相同圖案的一幅“報春圖”,最高的一家報價5000元,最低的報價僅200元。價格落差如此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更有甚者,一些經營汴繡的商店從蘇州農村等地購來廉價的繡品,充當汴繡銷售。如今,這樣的運作方式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成了公開的秘密。有一個小細節就可以說明這件事。記者發現,不少繡品商店都在店內顯要位置擺上一副繡臺,上面是繡了一半的作品。但是,這些繡品的繡制工作常常是停滯不前的,用一位知情者的話說,“幾個月前啥樣,現在還啥樣?!眱H憑在幾天的采訪中現學現賣的點滴知識,記者也能問出其中的破綻。比如,有的自稱會刺繡的經營者無法列舉汴繡36種針法的其中5種,有的雖然能夠列舉一些,卻無法在繡品實物上進行指認。
      在記者問及繡品進貨渠道這個敏感問題時,相當一部分經營者都說是“自家作坊生產”,但當記者繼續追問“作坊有多少繡工,按每名繡工最高的勞動生產率計算,多長時間可以繡出店內陳列的繡品”時,店主要么支吾其詞,顧左右而言他,要么反問記者“你問這干啥”。還有的店主竟然聲稱是“從開封汴繡廠進的貨”,是“正宗汴繡”,而據記者所知,開封汴繡廠并沒在此設代銷點。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生致力于汴繡研究和開發的王少卿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憂心忡忡地說:“有些生產汴繡的工廠或家庭作坊惟利是圖,為了降低成本,減少色次,增大線徑,粗制濫造,一幅本來需要兩個月才能完成的繡品,他兩三天就趕出來了,其繡品的低劣程度可想而知。這樣的東西完全失去了汴繡的特色?!?br/>  俗話說:“一筆千線?!碑嫾倚攀忠还P,刺繡就要千針萬線。汴繡的線色有1000多種,每種顏色從淺到深有10多種之分,有些色彩豐富的作品需要一二百種顏色的絲線,一個小小的色彩過渡,就需要繡工埋頭繡半天。因此,一般小幅汴繡作品就要繡幾個月,中等作品要繡一年,大幅的要繡兩三年,有時還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這樣的作品才是汴繡中的精品,它費工費時,因此成本相當高,價格自然也不低。
      質次價低的繡品不僅沖擊了汴繡市場的正常秩序,而且嚴重損害了汴繡藝術的形象。繪畫是用顏料在調色板上調顏色,刺繡則靠線在緞面上調顏色。一根根無聲的絲線,通過刺繡的形式賦予它永恒的魅力和永恒的藝術生命。因此,繡品生產對畫稿有相當高的要求,對繡工的要求也不僅僅是“手巧”,更要“心靈”,需要繡工有較高的悟性和理解力,才能繡出“豐神宛然”的上乘繡品。汴繡的內在神韻是那些只求形似、不求神似的低劣繡品根本無法比擬的。
      王少卿斷言:“如果聽任汴繡市場的混亂局面繼續下去,那要不了多久,汴繡將會喪失掉自己精致的風格和品位,汴繡將不成為汴繡,一個本來是無價的品牌有可能變得一錢不值?!?
      要把汴繡做大做強,首要的任務就是有效地整頓和管理市場,才能使汴繡這一風格獨特、格調高雅的工藝品不至于淹沒在假冒偽劣的繡品之中,才能洗去目前蒙在汴繡身上的塵埃,現出汴繡本身的天姿國色。
      比蘇繡我們有差距
      記者在采訪業內人士時,他們都無一例外地談到了蘇繡,談蘇繡的無孔不入,談蘇繡對汴繡的沖擊,談蘇州的十萬繡工。記者一直在思索,為什么蘇州人能夠把自己的繡品賣到全國各地,在全國工藝品市場上占據那么大的份額,每年創造幾億元的利潤?開封人為什么做不到?
      這其中有歷史的原因。汴繡的鼎盛時期是在北宋時期,到了靖康元年,金兵攻破開封,多數刺繡藝人被擄掠屠殺,只有少數工匠被宋皇室貴族帶到蘇杭一帶。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城市手工業受到嚴重摧殘,刺繡藝術也隨之一蹶不振。此后,直到近、現代,開封刺繡業基本泯滅。解放后,開封汴繡廠成立,汴繡才從沉寂中蘇醒,慢慢重新發展起來。
      再看蘇繡。明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繡品,幾乎全部出于蘇繡藝人之手。明清之際,蘇繡的風格與技法日臻完善,并涌現了一批名家?!伴|閣家家架繡繃,婦姑人人習針巧”,蘇繡之所以興盛千余年綿延不絕,在于其深深扎根于民間,有著深厚的民間基礎,可以說是“戶戶有刺繡,家家有繡娘”。
      歷史的淵源,我們無可奈何。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蘇州的一些做法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首先,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市場開拓意識。蘇州人能把繡品賣到汴繡的發源地,能在開封承攬批量定做,起碼證明了一點,他們沒有把自身局限于蘇州的小圈子,而是把眼光放得很遠,把開拓市場的手伸得很遠。其次,蘇州市對刺繡藝術的大力支持和保護也是值得我們認真借鑒的地方。此外,蘇州市圍繞刺繡藝術做了很多文章,比如舉辦刺繡藝術節、建立刺繡市嘗進行刺繡作品競賽等,都有效地提高了蘇繡的知名度。
      記者查閱有關資料時得知,如今,蘇繡還走進了學校。前不久,蘇州市一所中心小學在學校課程改革中創辦了“蘇繡娃”刺繡班,邀請蘇繡高級工藝美術師擔任老師,培養蘇繡接班人。應該說,蘇繡的發展遠遠走在我市前列,經驗我們要學習,教訓我們要吸取,取長補短,興利除弊,才能迎頭趕上。
      十指春風可回天
      去年“三八”節,市女企業家協會召開了一次座談會,市長劉長春出席了座談會。會上,劉市長說,手工業品是我市的一大優勢產業,如果和旅游資源結合起來,一定大有作為?,F在這種優勢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比如汴繡,和蘇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汴繡不能降低品位,降低檔次,如果越做價位越低,檔次越低,路只會越走越窄。汴繡要注冊自己的商標,制定行業標準,做細做精,把汴繡做成產業,做成名牌。
      記者在采訪中,有一個深切的體會,就是每個汴繡廠家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你說他曲高和寡、有價無市,他說你根本就不是做汴繡;你說他粗制濫造、質次價低,他說你不能滿足百姓需求;你培養了繡工,我花高價來挖墻腳……雖然大家都在做汴繡,但相互之間的交流很少,到對方那里去觀摩都要偷偷摸摸的。被對方發現了,就有被攆出去的尷尬。在相互之間的對立和暗暗較量中,人們對汴繡失去了辨別力,汴繡廠家之間也失去了合作的可能。
      市場經濟的規律證明,只有創新才有出路,只有整合才有出路。汴繡要實現產業化,只有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整合,形成整體實力,打響汴繡的牌子,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才能把汴繡真正發揚光大。
      肩負著傳承傳統工藝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雙重使命的汴繡,如何實現產業化?這是一道難題。一方面,手工繡品的價值來自于手工的創造性,它包含繁瑣的工序,需要大量的時間,每一件手工繡品都富有獨特的個性,包含了繡工大量的心血。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無法進行工業化生產的。另一方面,汴繡要發展,就不能只停留在目前的狀態。只有具有一定的規模,形成一定的聲勢,才能進一步吸引外商,擴大汴繡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這兩方面看似對立,其實并不矛盾,因為產業化并不等同于工業化或規?;?,更不是盲目膨脹。
      記者采訪了許多業內人士,綜合各方面意見,汴繡要進一步做大做強,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解決商標注冊問題。汴繡只有注冊屬于自己的獨特商標和品牌,才能真正創出自己的名牌,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前幾年就已經開始的“汴繡牌”商標注冊工作,至今仍懸而未決,許多人呼吁“汴繡牌”商標注冊一事早日塵埃落定。去年10月,開封汴繡廠、開封市工藝美術研究所、開封市工藝美術工業公司及開封市藝苑宋繡工藝廠的汴繡產品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認定為原產地標記產品,獲得了法律上的保護。在國際上,世界貿易組織所有成員國也都會給予知識產權的保護。這4家企業擁有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有高級職稱、中級職稱的繡工數十人,有較強的汴繡生產能力。這項認定在汴繡發展史上,應該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筆。雖然目前來看,這項認定并沒有給這4家企業帶來立竿見影的效益,但是它的價值是潛在的、深遠的。
      第二,成立行業協會,規范行業行為,制訂行業標準,做好行業自律。市場經濟體制越完善,行業協會的作用就越重要。作為一種民間組織,在整個市場體系中,行業協會既是各行業自我協調和管理的團體,又是政府管理經濟的有利輔助和支持機構。汴繡行業成立行業協會,有助于規范各廠商的經營行為,形成合力。我市的汴繡企業各有各的優勢,也有自己的不足,只有認真找準位置,發揮優勢,求同存異,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完成“保護、發展、提高”汴繡這一傳統工藝的歷史使命。目前,市工商局有關部門正在籌劃辦理這件事。相信汴繡行業協會成立之后,會對汴繡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第三,汴繡需要創新。產品要創新,要根據市場變化生產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習慣和家居潮流的繡品,產品也不應拘泥于單純的裝飾品,應該積極拓展其他領域;經營方式要創新,企業不可固步自封,要大膽引進新的經營方式,進一步開拓市場;管理要創新,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學習和借鑒先進地區、先進企業的管理模式;觀念要創新,要用新的市場經濟的理念來指導經營行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汴繡不是普通的商品,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古城深厚歷史文化的載體。汴繡經營者不僅要經營汴繡,還要普及汴繡知識,提高大家對汴繡的認識和鑒賞力、辨別力,因此,服務更要創新。
      第四,培養專業人才,認真研究、開發汴繡的制作、銷售和信息采集等,培育具有現代藝術水平的汴繡專業人才,創新汴繡藝術。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現代社會,手工繡品獨特的藝術價值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接受,汴繡有著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汴繡一定會在繡苑中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策劃人/屈艷枝
    本報記者 陳慧/文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