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官窯認定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08-12]
讀了貴報今年3月18日第9版云陽《官窯且慢認定》一文,本人倒有不同看法。官窯就是官窯,為什么要且慢認定?
云陽先生說得很明白,官窯就是官辦的窯。那么,在官窯中燒造出來的瓷器,就是官窯器了。在明清兩代稱官窯為御窯,御窯所燒造出來的瓷器叫御器,其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官窯器。
用土燒造出來的光潔實用的瓷器,在我國唐宋時期就受到外國人的追捧。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在立國的第二年(洪武二年),就在景德鎮設置陶廠(洪武三十五年改為御器廠)燒造官窯瓷器,除了自用外,均拿來出口。
《明史》卷329頁就有這樣的記載:“洪武七年,一次就賜贈琉球瓷器10萬件;洪武十六年曾贈與占城、暹羅、真臘瓷器各19000件?!边@是一種情況,另一方面,朱元璋倡導節儉,提出要大家少用貴重金屬制造器皿,多用瓷器。如《大明會典》卷62頁記載:“洪武二十六年,政府曾規定凡六品與九品的官吏和百姓,除酒壺、酒盞可用銀、錫金屬制品外,其余日用器皿只能用瓷、漆、木器?!?
我想,百姓所用瓷器可以由民窯供給,而官府所用瓷器得要由當時的官窯來供應了,所以在洪武年間,景德鎮就有官窯20座。從永樂到宣德,官窯猛增到58座,這為鄭和七次下西洋提供了出口所需的大量官窯瓷器,鄭和的船隊開到哪個國家,官窯瓷器就成了那個國家人民的搶手貨。
此外,官窯瓷器還大量用于祭祀?!睹餍趯嶄洝酚涊d:“宣德元年九月巳酉,命行在工部江西饒州府造奉先殿太宗皇帝幾筵、仁宗皇帝幾筵白磁祭器?!?
筆者舉這些例子,是說明在明初官窯瓷器就被廣泛使用的情況。特別是在明后期的隆慶和萬歷年間,還將御器廠燒造的次色瓷器拿到市場上去變賣(見《明經世文編》卷379頁),你能說這些瓷器不是官窯瓷器?
官窯瓷器也有精、次之分,即使是官窯瓷器中的精品,皇帝也不一定想用,因為有比瓷器更好的工藝品供他享用。據文獻記載,萬歷時期的御器場,每年平均燒造官窯瓷器萬余件,而且官窯青花、顏色釉和彩瓷都有極大的成就,有許多精美的瓷器可供御用??墒?,在定陵出土的2648件文物中,放在棺內萬歷皇帝尸體貼身處、他生前心愛的器物,大多是金、玉制造的杯、爵、盞等,只有一件配有金蓋和金托的青花酒碗。因為,在萬歷皇帝眼里,瓷器再精美也抵不上玉器和金器,更何況傳統上就有使用金銀器和玉器會長生不老的說法。就是對瓷器有偏愛的雍正和乾隆皇帝,我想他們也是多用金銀玉制器皿。杜金鵬《中國古代酒具》一書就記載著“雍正雙耳玉杯”、清代皇帝專用酒杯“金甌永固金杯”等等。據向斯《宮禁后妃生活實錄》一書記載,清光緒皇帝大婚時,連皇后的嫁妝中都是金、銀、玉、銅、琺瑯器,其中沒有一件瓷器,可見瓷器在皇宮中的地位。
所以,沒有必要把官窯瓷器說得那么神秘。(吳正倫)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