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民間收藏以藏養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03-05



    收藏是件很奇妙的事,既被人稱為花錢的“無底洞”,有多少錢都能投進去;但同時也有人說,錢少照樣能搞收藏。其中訣竅就在于要學會以藏養藏,即以有限的資金投資于有升值潛力的藏品,在適當的時候兌現收益,再進行下一次投資。長此以往慢慢積累,收藏的資金投入才會逐步減少,但藏品卻會逐步增多。

    有關收藏的專家告訴記者,由于缺乏經驗,我市多數收藏者花了不少冤枉錢不說,還因收藏知識的匱乏,對自己藏品的估價與實際價值相距甚遠。有這樣一件事:一熟人請專家鑒定他花費近百萬元精心搜集的藏品,走進該人“金碧輝煌”的住宅時,專家的腦袋立即就“嗡———”的一下,全是假的。

    歷朝歷代那么多的珍貴文物能夠流傳至今,民間收藏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鞍山民間收藏也由來已久,僅從解放后估算,至今已出現了六代人。第一代要算上世紀50年代初那批,但由于當時鞍山收藏者的藏品多是祖傳下來的,秉承“財不露白”的古訓,多在地下“蟄居”,表面看來,搞收藏的人不多,而且呈現支離破碎的狀態。

    第二代是50年代末———60年代。當時全國各地支援鞍鋼建設,外來者帶來了相當數量的高質量收藏品。

    70年代中后期以來,我市出現了栽種達木蘭的熱潮,有些收藏者就拿自家的“古玩”換花來養。就這樣,那批養花人逐漸接觸到收藏,并一點點重視起來。
     
    后來改革開放,各地私下交換、偷著賣收藏品的現象多了起來,一些“暴發戶”為了炫耀,裝修房子搞陳設時,也紛紛趕起了“時髦”,鞍山搞收藏的人就這樣多了起來,這可以算是第四代。

    進入1982年以后,看著一些“二道販子”發家致富,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使這種倒賣行為發展迅猛,出現了第五代收藏者。那時,五一路狗市、花鳥魚市邊的楊樹林子,成了自然形成的古玩市場,賣古錢幣、陶瓷……真的假的五花八門。這位專家就撿了一個“漏兒”?!澳谴?,他帶著小孫女去閑逛,一個遼陽來的小販拿著一假貨跟他大吹大擂,鞍山的商販知道他是搞文物的,都看著那人抿嘴樂。他沒吱聲走了,晚上逛回去,花100元買了一個青瓷大碗,那人還以為自己揀了多大便宜。如今那碗該值個千兒八的了?!?

    如今搞收藏的,可以稱為第六代,逐漸有些理性了。

    歷代民間收藏家的收藏活動,包括收藏品和學術研究成果,都為國家為民族積累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據了解,收藏與國民經濟是同步增長的?,F今,全國搞收藏的這批人約有3000萬人,占總人口的3%,而且還在不斷上升中。從瓷器、玉器、家具之類的“古玩”,到“今玩”郵票、火花、煙標、書報、門券等等,全國民間藏品現已達到500余種。但現在鞍山這批收藏者,有造詣的人太少了。行話叫看幾成眼。十成層眼該是最高境界了,可鞍山一眼準的人幾乎沒有,能達到五成眼就相當了不得了。許多大款因為看不準,上當次數太多,干脆退出來或者不拿更多的錢搞收藏了。

    其實,鞍山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的孤山子仙人洞,漢代時的四個縣……這還都是有史可考的。另外據傳,當年日本人戰敗退出鞍山時,還有一批東西留了下來。所以說,鞍山的文物收藏應該是比較豐富的。但如今,雖然表面看搞收藏的隊伍擴大了,可真正懂行的太少了。收藏不應該是手段,而是目的,這樣的收藏才更有意義。 (記者 赫秋 李天潔/攝) 稿件來源:鞍山日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