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響現代藝術收藏之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02-21]
有關統計表明,最近10年當中,99%的中國現代藝術作品被國外收藏者買去。中國關注現代藝術的人很少,而現代藝術的市場也僅限于一些外國機構和個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上海乃至整個中國現代藝術的苦惱,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現代藝術市場的問題
一說起現代藝術,人們首先想到的多半是被稱為“現代藝術之父”的后印象主義畫家塞尚。應該說,世界現代藝術史就是從他開始寫起的,這位老實巴交、不善言辭的法國人發動了一場畫布內的革命,挑戰傳統繪畫的寫實主義。這場革命經由野獸主義、立體主義的不斷推進,直到抽象主義出現,可算大功告成。
但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上,將現代藝術推向極至的并不是塞尚,而是一位名叫杜尚的法國人。評論家認為,與后者相比,塞尚顯得既保守、又缺少革命性。1913年,杜尚創作了第一件驚世駭俗的作品:將一個帶有車輪的自行車前叉倒置固定在一張圓凳上,取名為《自行車輪》;1917年,杜尚又將一個男廁所里用的瓷器小便池送交紐約獨立藝術家協會舉辦的展覽會。作為達達主義的代表人物,杜尚首創的所謂“現成品”藝術,標志著現代藝術的根本性轉折,從根本上顛覆了藝術的固有概念。
西方現代藝術雖然很早便進入中國,但影響較為有限,期間也經歷了數次反復,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藝術家對現代藝術有一個再發現和再認識的過程,這一時期也是中國現代藝術起步發展的時期。但總的來說,人們還是傾向于傳統藝術,現代藝術及其作品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
就算在上海這樣一個藝術活動頻繁的國際化城市,通常人們也偏向于參觀比較傳統的藝術展覽,現代藝術展覽參觀的人往往很少。每次現代藝術展覽關注的人群大都以藝術家、學生及外國人為主,而在這些人中可能買畫、可能收藏作品、可能投資這類現代藝術品的人則更少。
有關統計表明,最近10年當中,99%的中國現代藝術作品被國外收藏者買去。中國關注現代藝術的人很少,而現代藝術的市場也僅限于一些外國機構和個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上?,F代藝術乃至整個中國的現代藝術的苦惱,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現代藝術市場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的現代藝術在國際上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國內的美術館開始意識到現代藝術收藏的重要性。上海美術館在1986年開始收藏現代藝術作品,近5年來政府每年撥款100萬元。這里的“現代”有兩種理解;一是時間上現代,主要是19世紀到20世紀代表性名家的作品。二是現代藝術,上海美術館主要收藏一些“海派”藝術家的作品,表現了它的地區性特點。
而隨著藝術品投資作為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資項目(房地產、金融、藝術品)之一,回報率之高甚至居于三者之首的觀念在中國越來越深入人心,在股市低迷、樓市高企的形勢下,不少人也開始轉向藝術品投資,而價位目前還不高的現代藝術品則成為很多人收藏投資起步的首選。
專家認為,現代藝術品在時間上與我們相對更貼近一些,藝術作品的作者、人物、背景更容易了解,創作風格、藝術特點也更易于把握,這能降低投資的風險,而其較低的價位,令投資者更容易接受,也意味著相對更大的升值潛力。
中國的一些企業也開始收藏現代藝術作品。
總之,藝術市場的發展使美術館等專業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都開始意識到現代藝術收藏的重要性。但目前所謂的現代藝術市場還只是靠很少一部分人支撐起來的。
中國的美術館要從自己做起,宣傳現代藝術的作品的價值,在大眾心理形成對這些藝術品的價值觀,有了正確的價值觀才有對現代藝術投資的概念。其次要培養藝術市場的專業人才,專門做藝術市場這一塊。有了上述這些條件后,中國的現代藝術市場才會漸漸走向完善,走向成熟,走向國際的藝術大市場。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