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一怒 為假畫被拍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12-26]
從小接受紀家家法“不惹事”教育的紀清遠和妻子,昨天,把北京太平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
紀清遠是紀曉嵐的六世孫,現為北京畫院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妻子盧平也是國家一級美術師。
盧平要求對方在媒體上道歉,賠償精神損失費1萬元,并承擔律師費用5000元。
畫家:館藏畫怎么被賣了
這場官司是由一幅名為《搖籃小曲》的工筆畫引起的。
盧平告訴記者,6月30日,她被北京太平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今年第五期的拍賣目錄嚇了一跳,其中目錄上的第896號作品為“自己”的心愛作品《搖籃小曲》,只不過尺寸為64×64公分,比原作小了13公分。盧平馬上跟公司聯系,得知畫已被賣出。
原作是盧平1982年在四川美院讀書時的畢業創作四幅系列作品之一,這四幅作品于1984年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盧平向記者出示中國美術館的收藏證書時有些激動:“一位中國畫家的作品能被國家級的美術館收藏,對畫家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她說,這四幅作品除了按照學校要求,復制了一套作品給四川美術學院陳列館收藏以外,她再也沒有畫過。
此幅畫對他們家有特殊的意義。1982年,紀清遠跟隨著名畫家周思聰等人一齊去四川寫生,初次見面的紀清遠和盧平一見鐘情,經過三個月的兩地飛書,1983年春節兩人喜結連理。過了不久,紀清遠拿著妻子的這幅畫向單位領導推薦,盧平這才于1985年調入了北京畫院,夫妻倆結束了兩地分居。
拍賣公司:我們也有苦衷
昨天,記者在朝陽區法院見到了拍賣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先生。劉先生解釋說,公司每個月都會搞一場拍賣會,會上有很多的作品參加競拍,如果公司核實每幅作品的真偽,無論從人力上還是從技術上,都有相當的困難。
公司一方認為自己挺冤的,自己并不知道該畫的真假,也是受持有者的委托來賣畫。并且公司在拍賣前也都有聲明,對拍賣作品的真假和瑕疵不做擔保。怎么轉臉成了被告呢?
法庭:不再做真假鑒定
昨天上午,朝陽區法院公開審理了此案。審判長認為,因為被拍賣的畫的真假不能判斷,庭審無法繼續,從而休庭。
記者在結束審理的審判庭看到,盧平與拍賣公司的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了友好的溝通,劉先生也向盧平當面保證,如果公司以后再接到盧平的作品,一定會向她本人核實。
本來法庭要求雙方就拍賣作品的真偽進行鑒定,在庭審中盧平也愿意支付鑒定費用,雙方在現場達成了共識,暫時不進行鑒定,盡量協商解決這一問題。
市場:目前還不夠規范
一位在北京經營畫廊多年的老總告訴記者,像這種作品被冒用、假作品被拍賣的事如今在拍賣場上很常見,因為國內目前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拍賣公司在出售作品之前核實起來比較困難,有的為了自身利益甚至不加核實,所以控制起來比較難。
太平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劉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拍賣市場上秩序確實比較亂,主要同相關法律法規缺失有著很大關系。
據盧平透露:她的另一幅“假畫”前幾天又上了一個規模很大的拍賣公司的目錄。盧平知道此事后,馬上和公司取得了聯系,并向對方發了一份證明待拍作品是假畫的聲明。公司明確表態,會將“假畫”從拍賣會上撤下來。(記者 李晨光)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