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大幅上漲成交率提高收藏隊伍擴大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12-26]
在最近舉行的蘇州市東方藝術品秋季拍賣會上,一對清代嘉慶年間的斗彩小碟以2萬元的價格成交,而在去年春季拍賣會上,這只斗彩小碟的成交價是5000元。據蘇州物華拍賣有限公司、市職工收藏協會有關人士介紹,像這只斗彩小碟一年半時間升值3倍的例子只是最近蘇州藝術品市場行情的一個縮影。他們認為,綜合全國的情況來看,藝術品市場行情已經進入主升浪,這波主升浪始于今年上半年。
何以判斷藝術品市場正經歷主升浪?有關人士說,藝術品市場在2000年時有所復蘇,今年上半年以來出現了明顯走好的跡象。首先是價格明顯走高。其次是成交率提高。像蘇州東方藝術品秋季拍賣會書畫成交率達90%以上。再次是投資者、收藏者隊伍不斷擴大。以市職工收藏協會為例,二三年前只有80多名注冊會員,目前已經增加到200多人,增加的多為新手。
供求雙向旺盛造就藝術品市場主升浪。業內人士認為,藝術品市場行情升溫從需求的角度看,首先得益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盛世藏寶”。蘇州的藝術品市場是在1988年前后發展起來的,促進了十全街“藝術品一條街”的興旺。蘇州經濟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收藏、投資者。目前,不少家庭裝修也大量使用藝術品,如書畫、博物架、木雕、磚雕等。
其次得益于近年來國家對藝術品、文物事業的引導和扶持。據報載,1997年時國家對文博系統的撥款不滿10個億,而2002年則超過了100億元。同時,對藝術品交易管制放寬,采取“藏寶于民”的政策,除國家一二三類文物、出土文物私人不得交易外,以前禁止轉讓的祖傳藝術品、文物也可以轉讓。
從市場供應的角度看,我市除了文廟、大成坊文化城、皮市街等傳統渠道外,最近拍賣行也介入藝術品交易。近幾年的城市拆遷也使大量祖傳藝術品走出箱底進入市場。
行家認為,投資收藏藝術品先要修煉眼力。眼力不夠往往會與價廉貨真的藝術品失之交臂。我市某拍賣行曾拍賣一件“蘭花”紙片,由于破舊不堪,遂以無底價(100元)拍賣,競價者寥寥,結果被一有眼力的收藏者以500元拍得,實際上這張畫雖然很破舊,用的卻是宋朝宣和年間的紙張,目前身價在5000元以上。我市某拍賣行曾拍賣一件著名書畫家亞明的紙片,因題款有些疑點,以100元起拍,后來竟以5000元成交,事后才知,畫是亞明真跡,題款為他人所加。
投資、收藏藝術品要遵循市場規律。就書畫而言,地域性相當強,像蘇州人對蘇州當地書畫家的作品比較熟悉,也愿意收藏,所以同樣一幅作品能以比其他地方高的價格成交,如著名書畫家、蘇州國畫院前院長張辛稼的書畫作品,5年前每平方尺的價格是1000元左右,現在上升到5000元左右,5年漲了4倍。還有一戶居民大掃除,“掃”出一幅當代廣東書法名家麥華三的作品,蘇州人不了解麥華三,結果以100元起拍還是流拍。后來,這幅作品拿到香港去拍賣,最終拍到了6000元。
有關人士認為,在藝術品收藏、投資上要有所成績,須力避急功近利,宜從愛好起步,進而上升到鑒賞、收藏、投資。(通訊員 梁德明 記者 王建平)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