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址附近仿建的阿房宮(資料圖片)
新華網西安12月5日電(記者馮國) 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流傳了約兩千年,但最近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20萬平方米的勘探面內只發現了幾處紅燒土遺跡。專家認為,這表明歷史上有關項羽放火焚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
秦阿房宮是秦王朝擬建的政令中心,宮殿建筑群規模宏大。它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以西13公里處,與秦都咸陽隔渭河相望。西漢時,阿房宮遺址被劃入上林苑范圍內進行宮苑建筑。因其東、北、西三面有厚重的宮墻,史稱“阿城”。阿房宮因地勢高歷代多為駐軍之地,宋代以后逐步夷為農田。1961年,阿房宮遺址被中國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文物園林局副局長、秦阿房宮考古隊副領隊孫福喜說:一年的時間里,考古人員勘探的面積超過了20萬平方米,發掘面積也有1000平方米,但是發現的紅燒土只有少量的幾塊。如果說是大面積的火燒三個月(此為史料所載)的話,紅燒土應該遍地都是。除了紅燒土外,還應有大量的草木灰。
“項羽火燒的是秦咸陽宮。這從后來的考古發掘中得到證實,秦咸陽宮遺址曾發現大片的紅燒土遺跡。阿房宮之所以沒有被燒的解釋是,阿房宮14平方公里內有60余處夯土基址,一些地方建成了,一些地方尚未建成,包括這個前殿是否建成也屬存疑之事?!睂O福喜說。據了解,阿房宮由兩大處建筑群構成,一是阿房宮前殿建筑群,《史記》記載其“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绷硪惶幨巧咸炫_建筑群,因其破壞嚴重,考古工作者曾對其進行過調查勘探,但未有多少重大發現。(完)
秦阿房宮“前殿”遺址首次展現清晰“輪廓”
新華網西安12月5日電(記者馮國)經過一年多的考古勘探與發掘,考古工作者日前基本搞清了秦阿房宮遺址“前殿”的型制、范圍和基本結構,首次向世人展現出其清晰的“輪廓”。
專家認為,這次重大發現為解開這處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之一的諸多謎團提供了重要資料,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02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建了秦阿房宮考古工作隊,對阿房宮“前殿”遺址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截至目前,已經勘探約20萬平方米,試掘面積則達1000平方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秦阿房宮聯合考古隊領隊李毓芳說,根據勘探和試掘資料,考古史上首次對阿房宮“前殿”遺址有了較準確的了解:遺址夯土臺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現存最大高度為12米;夯土層的厚度一般為5至15厘米,夯窩的直徑約5至8厘米;夯土的總面積達541020平方米。這是迄今所知中國乃至世界古代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夯土基址。
由于阿房宮“前殿”遺址的東西兩端已經覆壓在村莊房屋之下,考古勘探與發掘主要集中在遺址的南北兩面。
李毓芳說,通過幾條探溝的試掘,發現‘前殿’夯土臺基北邊緣由三段組成。中間一段長323米,由兩層臺面構成,其中第二臺面南側有夯筑土墻遺跡,墻寬15米,現殘存高度2.3米;同時,該墻南側有大量建筑倒塌堆積,以板瓦和筒瓦殘片為主。東段和西段的長度,分別為286米與661米,皆有三個臺面構成,夯墻南北兩側均有大量建筑倒塌的瓦片堆積。
對于阿房宮“前殿”遺址南部邊緣的情況,考古工作者也勾勒了明確輪廓。南部臺基除較北部為矮之外,略呈向南傾斜的坡狀,其南沿現存高度為2.8米。貼臺基南邊沿還發現一條現長285米的東西向壕溝,其內出土大量漢代瓦片和三枚唐代開元通寶,當為后代所挖,或為駐軍之防御設施。(完)
中國首次出土完整的秦宮鋪瓦屋頂
新華網西安12月5日電(記者馮國)中國考古工作者近日在秦阿房宮前殿遺址發掘出一大片保存完整的秦代板瓦和筒瓦。這是中國首次出土保存完整的秦代宮殿鋪瓦屋頂,在考古史和建筑史上均具重大學術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秦阿房宮聯合考古隊領隊李毓芳介紹,這處鋪瓦的屋頂遺跡是在距離前殿夯土臺基南壁3米處發現的。
殘留的鋪瓦及瓦片范圍東西長3.06米,南北寬3米,距地表1.04米。屋頂鋪瓦由西向東存有筒瓦6行、板瓦5行。筒瓦通長為46至54厘米,厚1.2至2厘米;板瓦通長58至62厘米,寬44至51厘米,瓦厚1至1.8厘米。這些成行、平鋪的筒瓦與板瓦均為秦瓦,其中板瓦是目前所見最大的。
在這處鋪瓦的屋頂遺跡之北,是一片凌亂的從屋頂倒塌下來堆積在一起的碎瓦片,其中還發現有少量的漢代筒瓦。李毓芳說:“從整體情況看,這兒是一座獨立于前殿建筑之南的附屬建筑。因其屋頂所用板瓦和筒瓦以秦瓦為主,兼有少量漢瓦,故而該房屋建筑應為秦代建筑,漢代沿用并有修繕?!?br/>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白云翔說,該屋頂建筑鋪瓦完整,是秦阿房宮的重大發現,也是秦代考古的重要發現之一,在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史上也非常罕見。雖然中國在世界上最早使用瓦這一建筑材料,但是完整保存下來的不多,這對研究當時的屋面鋪裝等建筑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為給阿房宮遺址保護提供全面準確的科學依據,2002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建了秦阿房宮考古工作隊。為進一步了解這處屋頂鋪瓦為何保存如此完整,考古工作者已經對秦瓦及其周圍環境進行取樣研究,以便給出科學解釋。(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