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市場分析

    贗品的市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12-02
    還是頭一次聽說有人叫何家英為“何老”的。這位年方46歲的“何老”昨天就已經通過新報,指出那個所謂“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優秀作品聯展”上的四幅署自己名字的作品,皆為贗品。有關贗品的新聞聽過不少,但還從未遇到過像這次一樣膽大的人物———連作者多大歲數都不知道,就敢一口一個“何老”的。由此推斷,這批人當中,大約也不乏認為齊白石或徐悲鴻還健在的。

    書畫贗品,自古有之。在世界上的某些地區和某些領域內,贗品的制作、銷售,甚至已經發展成一個相當完善、相當復雜的“地下產業”了。于是便有了鑒別藝術品的行當,鑒別的水平越高,造假的本事也越大,就這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循環促進,竟把藝術品真偽的鑒定之術,培養成了博大精深的一門學問。

    筆者最感興趣的是贗品的市場。我想,這市場大概分兩類:一類是“高端產品”,就是專門對付高水平鑒定者的,追求真正的以假亂真,為的是讓那些真心想收藏真跡者花冤枉銀子。另一類則是“低端產品”,大概是連他們自己都沒奢望過真假混淆,只是為了讓一些文化品位不高的附庸風雅者滿足一下虛榮心而已。這后一類產品的市場更耐人尋味。

    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倉廩實而知禮節”,文化藝術消費肯定是要大發展的,這是好事。問題是,文化消費也要有個健康的心態,切不可因貪圖虛榮,讓不法之徒鉆了空子,空花銀子不說,還讓造假者背后笑話咱“土老冒”,呵呵。(每日新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