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城析城山遺址出土石制品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5-08-21]
太原8月20日電 (記者 楊杰英 胡健)8月2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陽城縣析城山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系統發掘資料。該遺址出土石制品共計494件,為研究黃河流域晚更新世晚段史前人類的石器技術演變、生存行為以及對高海拔環境的適應策略,提供了關鍵新材料。
析城山遺址最早于2006年由考古調查隊伍在海拔1888米的山頂區域發現細石器遺存。2020年,北京師范大學考古團隊進行了初步調查與試掘,并于2022年5月至8月,由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地方文博機構展開正式發掘。
根據發掘結果,所有石制品依地層可分為上、下兩個堆積單元。下層僅35件,出自原生堆積,年代可追溯至約2.8萬年前,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早段;上層459件則來自次生堆積,文化時代稍晚。
在石料選擇方面,古人類表現出明確的傾向性:絕大多數石制品以優質黑色燧石為原料??脊湃藛T追蹤其來源,發現這類燧石主要取自遺址以北約30公里的奧陶紀地層。
析城山遺址的細石器產品以船型石核為代表,與其西北20km的下川遺址具有相同的文化內涵,且屬同一地理單元,因此其細石葉技術可追溯到更早的下川遺址。析城山遺址在黃河中游區域海拔較高,應是細石器人群的重點活動區域。
專家表示,總體上看,析城山遺址的新發掘為沁河流域細石器文化研究增添了新材料,不僅了解了細石器技術人群的活動范圍,而且也對研究晚更新世晚段史前人類的遷徙及其對較高海拔環境的適應有重要意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