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否認毀壞《清明上河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11-09]
有“中華第一神品”之稱的《清明上河圖》再次成為注目的焦點,不久前,《新民周刊》的一篇文章稱,北京故宮博物院在揭裱《清明上河圖》時篡改原作,進行了“破壞性”修復。對此,故宮博物院有關專家昨否認了這一說法。
筆者了解到,所謂“破壞性修復”,是指故宮博物院1973年揭裱此畫時,于畫首約80厘米處刪除了一塊,其主要內容是一只正在嘶叫的“尖嘴立?!?。而唐山市炎黃軒主人王開儒指出,畫面上的并非牛,而是驢,被刪除后破壞了畫的意境。
但我國研究《清明上河圖》最權威專家之一、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楊新說,《清明上河圖》歷史上已經裝裱了許多次,1973年故宮裝裱該畫的時候確實曾從畫首處刪掉一塊畫面,這并不是秘密,不過刪掉的這一塊不是原畫,而是后代裱畫師補上去的。該處的絹質遠遜于《清明上河圖》其他部分的絹質,色澤不同,絹的密度也不同。據鑒定,補絹應該是明代或者明代以前的。
楊新說,當年裝裱的時候,這塊絹已爛了,而據史料記載,《清明上河圖》沒有摹本,所以很難斷定那塊補絹上的“尖嘴立?!本褪且勒赵媰热莓嫷?,還是后人的猜測,所以故宮決定把它拿下來,找了一塊與《清明上河圖》原絹質地、色澤、密度極其接近的絹補上去,就是今天大家見到的樣子。在1973年以前出版物中的《清明上河圖》,仍然有那頭被刪掉的“尖嘴立?!?。楊新還清楚地記得,當年負責裝裱《清明上河圖》的,是原在琉璃廠、后在故宮書畫部工作的我國著名裱畫大師王以坤先生。故宮博物院沒有丟棄被拿下的補絹,而是和真跡一起保存起來,并且在故宮有關檔案中詳細記載了當年裝裱時的有關情況。(通訊員 王健 南京日報 )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