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6月24日電(林波)“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泵厣墒峭硖莆宕礁G的巔峰之作。但關于秘色瓷,曾經眾說紛紜,直到1987年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開啟,才解決了長期以來的爭議。
6月24日,“大唐盛世 法門珍寶——唐代文物精品特展”在浙江杭州啟幕,展出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等地宮珍寶38件,其中27件為國家一級文物。
1981年,歷經了372年風雨剝蝕且年久失修的法門寺明代真身寶塔的半邊塔身轟然坍塌,另一半塔身卻依然矗立,一時成為奇觀。
寶塔的倒塌,使寶塔下的地宮重現世間,震驚了考古界,也改變了法門寺沉寂千余年的命運。1987年,2000余件大唐皇室重寶簇擁著舉世無雙的佛指舍利橫空出世,使其成為“20世紀中國考古重大發現”之一。
“這次,法門寺秘色瓷是回到了‘娘家’?!碑斎?,法門寺博物館陳列研究科科長張曉娟受訪時表示,法門寺地宮一共出土14件秘色瓷,除八棱凈水秘色瓷瓶外,其他13件記載在《衣物賬》碑中,“據專家考證,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產自浙江慈溪上林湖”。
為什么說法門寺出土秘色瓷是“浙江產”的?
首先是考古發現與器物對比。盡管法門寺揭示了秘色瓷的身份,但關于其燒造工藝及產地等問題,人們仍知之甚少。但隨著慈溪上林湖越窯窯址的發掘,這些謎團逐漸得以解開。
2015年至2017年,考古工作者對上林湖窯址區域進行了地面發掘和水下考察。在64號堆積,他們發現了一條不到20米的新窯爐。在這條窯爐中,考古隊員發現了一件帶“秘色”字樣的瓷質匣缽,上面刻有六個字“羅湖師秘色椀”。
“晚唐到吳越國前期,秘色瓷的總體風格是接近的?!闭憬】脊艑W會理事長鄭建華受訪時表示,其在造型、裝燒工藝、裝飾風格等方面,盡管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但總體上延續了前期的風格。
其次是“歷史文獻”的印證。唐代文學家陸龜蒙的《秘色越器》指出:“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边@直接指明秘色瓷產自“越窯”。
越窯是中國最古老的瓷窯之一。浙江省博物館吳越國歷史文化研究展示中心主任黎毓馨此前受訪時表示,關于秘色瓷的產地,早期是在慈溪上林湖,后期擴展到上虞曹娥江流域,“上林湖的越窯青瓷在中國古代青瓷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秘色瓷的主要產地之一”。
再者是釉色特征與審美追求。
在現場,作者注意到玲瓏剔透的秘色瓷泛著“千峰翠色”,釉面如凝露含煙,印證陸龜蒙筆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絕代風華。
就色調而言,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以玉質感、湖綠色為主,這與陸龜蒙詩句所描繪的越窯秘色瓷的釉色之美相吻合?!邦惐朴瘛笔敲厣勺非蟮哪繕?,也是越窯青瓷精品中的一種色調。這種審美取向主要表現在晚唐到吳越國前期。
上林湖窯址區域出土的同時期精品同樣以該色調為主,進一步證明了其產地與越窯的關聯。
此外,還有歷史背景與供奉傳統的因素。
越窯在唐代是重要的貢瓷窯場,其產品因質地超眾被朝廷選為貢瓷。秘色瓷作為越窯中的精品,更是被專門用于供奉皇室。法門寺作為唐代皇家寺院,其地宮中出土的秘色瓷極可能是作為貢品呈獻給唐代宮廷的。
“這件法門寺出土的五瓣葵口大內凹底秘色瓷盤,盤口沿作五曲蓮瓣、斜腹,由于釉層均勻,造型獨特,在燈光的照射下,呈現了‘無中生有、似盛有水’的效果?!睆垥跃瓯硎?,此次展出的大唐秘色瓷跨越千年后再次回家“省親”彌足珍貴。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