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探北京圖博會香港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5-06-20]
北京6月19日電 (黃欣欣 李百加)1927年,魯迅在香港演講時回應學者對香港文壇荒涼狀況的擔憂時表示,香港將來不會成為文化沙漠,“就是沙漠也不要緊,沙漠也是可以變的”。
“從蕭紅、戴望舒等南下文人算起,幾代文人的努力及國家對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正重塑香港文化形象?!?9日,在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香港館,回溯魯迅當年的發言,香港出版總會理事于克凌向記者感慨。
當日,香港館內書友絡繹不絕。展區出版、印刷物涵蓋非遺、城市風情、華語文學等類別,從《戲臺前后七十年:粵劇班政李奇峰》《涼茶在民間》到蕭紅、金庸等作家代表作,從《白鹿原》《一日三秋》繁體字版到展開即可彈起的互動式印刷品《香港節日》,琳瑯滿目的展品吸引游客駐足。
不遠處的洽談區內,香港大學出版社正與內地出版社熱絡交流。文化藝術出版社負責人斯日古楞表示,香港地區的出版社憑借當地高校國際化的學術網絡,成為獲取前沿研究成果的快捷橋梁。
作為本屆香港館承辦機構代表,于克凌穿梭在展區,不斷被出版商攔下交流。
于克凌向記者介紹,香港當代文學源頭多從上世紀二十年代南下文人、作家算起,他們或客居、或定居、或途經香港,無論時間長短,都對香港文學發展影響深遠,其作品至今讀者眾多。當下香港文學既有本地年輕人的探索性作品,也有葛亮等“港漂”融合兩地文化的創作。
他指出,香港曾是重要的文學驛站?!皟鹊刈骷以缒瓿鲈L海外,世界各地作家進入內地,許多經停香港進行交流。這種雙向流動,使香港匯聚了大量文人?!?br/>
于克凌透露,即將在香港舉辦的世界華語文學節正要借助香港獨特優勢,匯聚全球華語文學力量,重構香港文化盛事?!拔覀兿M尨蠹铱吹?,香港絕非‘文化沙漠’,它正從綠洲向草原進化?!?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