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銀發族”活躍在博物館 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5-06-11




      近年來,“去博物館看展”成為一種文化風尚,不少人都成為博物館的“忠實粉絲”,其中有很多“銀發族”。他們中的一部分資深“博物館迷”還活躍在各地博物館的服務前臺、預約處,為大家講解、服務。博物館因為他們的存在而更具溫度,他們的晚年生活也更顯充實。

      在浙江良渚博物院的志愿者服務臺,75歲的資深的“藍馬甲”銀齡志愿者吳健民已經為公眾服務了11個年頭。數萬字的講解內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歷史,吳老如數家珍娓娓道來,那些沉睡的文物仿佛被喚醒,時光長河里流淌的故事,浸潤著每一位駐足聆聽的觀眾。

      良渚博物院文化志愿者 吳健民:博物館就像一個老年大學一樣,大家在這個平臺上進行交流,互相學習,非常好的一種氛圍。只要我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我非常舍不得離開這個群體。

      在這里,像吳健民這樣60周歲以上的老年志愿者就有28位。他們不僅是文化傳播者,也是終身學習者。博物院組織的考古講座、手工活動、文化沙龍,他們場場不落。

      良渚博物院文化志愿者 陳中柱:銀齡志愿者這個團隊有老年人那種凝聚力。我雖然退休了,但是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山西博物院“博物館里的老年大學”主題系列文化服務項目,結合時令、節氣、重要節日,精心策劃,特別為銀齡群體推出艾草錘手工制作活動。

      山西省太原市民 張玉柱:大家不要老坐在家里,出來,我們又學到了東西,也長了見識了。

      山西博物院還以館藏精品文物和臨時展覽作“物”的支撐,利用資源設計活動,對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取消網上預約,持老年證、身份證可直接登記進入,助力“銀發族”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樂齡”生活。

      山西省太原市民 章謙生:我們八十多歲了,今天能來到山西博物院參觀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有這么多好的文物,特別是講解員講解得那么好,我們特別震撼!

      山西博物院公眾服務部志愿者服務科科長 劉超:在這里,老年觀眾從隔著柜觀展的局外人變身文化服務的主角,暢享家門口的文博大餐,而博物館也成為傳遞愛與溫暖的文化港灣。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