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中藝熱訊:博物館如何提高“科學含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5-03-1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自然博物館就是實現科學普及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伴隨著近年持續的“博物館熱”,我國自然博物館進入一個蓬勃發展時期,不僅公立博物館在繼續發展壯大,民營博物館也開始興起,博物館事業發展呈現出靈活多樣的業態。盡管如此,自然博物館事業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公立博物館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問題、民營博物館發展的法規政策環境問題、數字化和互聯網帶來的挑戰以及傳統博物館的低效運營等。

      在我看來,博物館的發展需要重新考慮其功能,思考新的運營方式。博物館天然具有公益性特征。傳統的公益化組織,往往存在低效率等問題,從受益者角度考慮較少或考慮不夠周全,使其公益性難以得到充分發揮。這就要求博物館轉化思路,一切從“客戶”(觀眾)的需求出發,從“展品”提供者變成“產品”提供者。

      推動小型化、標準化、主題化的展陳類科普產品生產,推動小眾文創產品變為大眾消費產品,是博物館發展的重要方向。在這方面,民營博物館呈現出蓬勃的創造力和生長活力,在展陳場所、人群和方式等方面積極發力。如廣州的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在一個大型商廈中;浙江紹興的盤古化石館,位于古鎮內的民居,其展陳也營造出一種家一樣的感覺;桂林水印礦時藝術館,開在酒店里;福建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設置在產業園區,利用集團辦公樓空間改裝建成……這些民營博物館,滿足了更多樣性的社會需求??梢哉f,一個富有活力的民營博物館體系開始出現。

      當然,民營博物館的發展也面臨一些短板,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即科普的準確性、權威性、前沿性不足,未來,民營博物館需要加強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提高其“科學含量”。

      如今,公眾對科學的熱情和科學素養正快速提高。新的傳播媒介和傳播形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讓科普越來越“觸手可及”。這既給博物館事業發展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新機遇。

      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最終還需要回歸到一個根本問題:公眾為什么要去博物館?

      博物館的藏品和標本,是公眾對真實體驗需求的載體,如何圍繞藏品和標本講好故事,是展陳及研學等教育活動的核心;同時,博物館也是一個特殊的社交場所,人們在這里實現互動、分享和獲得啟迪。未來的博物館不僅要考慮收藏、展陳、教育和研究等功能,也要加強社交功能,更好地結合數字化、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做好服務,惠及更多人群。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