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市場分析

    誰來規范文物仿制品市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10-28
      一個以仿制為主要特點的文物仿制品行業正在我國興起。但有關專家表示,這一潛力巨大的行業必須通過整頓,保證制作和經營規范有序,才會大有作為,走向市場化、產品化和品牌化。

    文物仿制品古已有之,是發掘文物利用潛能的一種特殊形式。仿制品實際上就是仿古工藝品,陶瓷、青銅、金銀、玉器等一應俱全,古今中外,流傳久遠,例如宋代以后仿古玉器的制作之風長盛不衰。近年來,文物仿制更是大行其道,市場潛力巨大。中國歷史博物館制作的2008套十大青銅文物仿制品雖然售價不菲,銷路卻一路看好;越王勾踐劍的870多把復制品,每套售價高達9600元也嚇不跑消費者?!榜R踏飛燕”“唐三彩”等仿制品更是層出不窮。全國僅青銅器仿制單位就達上百家,從事文物仿制的單位更是數以千計,盛極一時。
    但是,隨著文物仿制成為生財之道,這一市場也就問題迭出:制作工藝每況愈下,贗品成災。據調查,年交易額逾10億元人民幣的北京文物市場流通的所謂古董,有九成以上是贗品;曾在廣東惠州展覽的400件兵馬俑,竟全是偽劣的仿制品,主辦單位有意以假充真,牟取暴利。

    針對這些現象,近年來有關部門也采取了措施:北京市文物局規定,文物仿制品一律要標明“新工藝品”字樣;江蘇省在文物保護法實施辦法中規定,文物仿制品“必須有明確的標識”;文物仿制品市場的清理也一度成為國家文物局的整頓重點,要求“必須作出標識”,李逵就是李逵,李鬼就是李鬼。

    然而,市場監管仍然存在巨大“真空”。有關專家表示,從國家層面看,文物仿制品并非文物,不歸文物部門管轄。20世紀80年代初國務院文件曾明確規定文物仿制品由原輕工業部牽頭制定生產管理和價格管理的辦法,但時至今日,隨著輕工業部的消失,這一領域成為監管的空白地帶。

    監管力度與法律密切相關。法律約束力弱,成為文物市場走向規范的重要問題。雖然明文規定不得隨意復制、仿制文物,但違反者該負何種責任,如何處罰,沒有明文規定。而在國外,文物的形象、文字、圖像都進行了全面保護,任何單位想采用都須經過博物館或所有者的許可。

    “文物仿制品的質量有待提高,制作工藝不夠精美,文化內涵也有待深化?!敝袊奈飳W會常務副會長彭卿云認為,文物仿制品可滿足人們欣賞、利用文物的愿望,但必須依法而治,對那些粗制濫造、工藝低劣而又充當真跡的偽劣品必須打假,防止流毒社會。
    正是為引導和促進文物仿制品行業的發展,中國文物學會計劃9月在京舉辦“中國首屆文物仿制品暨民間工藝品展”,展出北京泥人張仿古陶、陜西仿古青瓷等,這既是為文物仿制品“正名”,也是規范和引導市場的重要舉措。 (李斌) --- 稿件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