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6月7日電 (記者 應妮)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啟動儀式7日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舉行。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饒權出席活動。
今年是我國批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周年。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后,各地以“保護傳承非遺 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時代華章”為主題,舉辦1.2萬余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廣泛的特色活動。重點活動包括氣象萬千——中國非遺保護實踐主題展、“非遺里的美好生活”攝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動、云游非遺·影像展、非遺購物節等?;顒蛹行麄髡故局袊男袊H責任,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推動非遺保護傳承有力有序,為國際社會提供“中國方案”的成果。
啟動儀式上,5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捐贈了優秀作品。
氣象萬千——中國非遺保護實踐主題展同日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幕。展覽共展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100余項,600多件(套)展品,涵蓋非遺的十大門類。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實景、多媒體互動,多角度立體展示形式,呈現非遺守正創新、繼古開今的時代風貌。展覽著重強調非遺的活態性和豐富性,深度挖掘展示非遺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推動非遺融入當代生活。
記者在現場看到,原貌呈現的徽州地區古戲樓,選取京劇、黃梅戲、昆曲等16個項目,通過戲曲名家現場展演和紗幕投影的形式,在戲臺上輪番演繹戲曲經典片段;傳統美術和傳統技藝單元,展出刺繡、年畫、石雕、木雕、營造技藝等60個項目,重點展示非遺項目的制作技藝,系統呈現從材料到成品的制作過程;傳統制茶技藝單元展示了茶的種植場景、制作技藝、文化空間,以茶敘事、以茶述理、以茶論道;民間文學和民俗單元,重點展出三大史詩、端午節等14個項目,表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連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一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據悉,展覽展期長達一年,將持續至2025年6月。展覽期間將邀請100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帶徒現場展演,并通過兩條非遺街區、八個體驗互動區和十五個多媒體展項,讓觀眾沉浸式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