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重塑中國陶瓷的聲譽(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10-09







    文匯報
    漢光陶瓷藝術館內景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國際陶瓷藝術界權威安道森先生在國際陶瓷研討會上公然宣稱:盡管中國是陶瓷發源地,但是在國際高級陶瓷市場上,中國陶瓷已經被淘汰出局。中國著名陶瓷藝術家李游宇初聞此言,頓感奇恥大辱。

    李游宇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原本在高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1989年,李游宇又以訪問學者身份赴日本大阪藝術大學,任客座教授。一次在課堂上,日本學生突然發問:“你們中國的瓷器為什么始終一成不變,一味仿造前輩的東西?”沉吟半晌,李游宇惟有以“我們現在有‘7501’瓷器”作答。通過對日本市場的考察,李游宇明白了安道森的話和日本學生的提問并非無中生有。中國瓷器的地位此時在國際上的地位確實很低,不光是英國、德國、意大利、美國等有著陶瓷自成體系制作傳統的歐美國家,即便是在一千多年前直接從中國接受陶瓷啟蒙的日本,在日用瓷方面的設計制造上也已經大大超過了中國。這給予李游宇以極大的刺激,并暗下決心: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設計制作出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家品牌的高級陶瓷藝術品,重塑中國陶瓷的聲譽。李游宇的目標也很明確:納中國千年制瓷技藝,集陶瓷工藝大成,窮盡各工序的終極可能,不摹仿、不抄襲,追求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創世界一流瓷器。

    李游宇首先選擇了被譽為當代陶瓷“巔峰之作”的“7501”主席用瓷為參照物,和同伴們不辭辛勞地一一走訪了參加過主席用瓷研制的專家學者、能工巧匠,費盡心思地收集全球名牌瓷器;同時,他還廣募良才,匯集了一批院校專業學生和技術能手,其中就有來自景德鎮、醴陵的技術骨干。李游宇還帶著學生跋涉深山踏訪礦區,尋覓合適的礦源。因為材質的優劣決定著燒瓷的成型質量,找到最優質的礦材,意味著勝券在握。

    一次次實驗,一次次失敗,李游宇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與心靈的煎熬,終于迎來“漢光瓷”的誕生。他并未像許多藝術家那樣將自己的名字烙刻在作品上,他希望的是以“漢光”這面旗幟,匯聚更多有志之士,共同為振興民族陶瓷事業竭盡心智。

    陶瓷藝術品裝飾的形成是最后的結合之美。李游宇采用了難度極高,國外尚無法掌握的中國傳統技術——釉下彩分水來完成他的設計。泥坯上勾其莖脈,圖案分其水料,施以釉色,經1400攝氏度高溫燒成。燒成之后色澤層次分明,淡雅清新,柔和而朦朧。

    漢光瓷甫一問世,其超凡品質便令人耳目一新。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漢光瓷,猶如嬰兒肌膚般柔潤,又深具白玉之高貴,潤滑純粹,細潔透明,細膩中見其精湛的手工痕跡,簡潔中透露出造型的完美。

    之后,全國數十位權威人士親臨研討論證會現場,對漢光瓷展開了全方位的評論,最終認定漢光瓷在工藝技術、造型裝飾、材質質感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是難能可貴的一項研究成果。甚至有老專家認定:漢光瓷從工藝上已經超過了“7501”主席用瓷。連世界王牌瓷器德國的羅森泰爾、英國的皇家道爾頓和委基伍德等骨灰瓷,盡管摻入大量骨粉以增加其柔潤感和透光度,但是與漢光瓷放在一起相比,也立顯差距。不久,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漢光瓷的專場展出。中國工藝美術館國家珍寶館將釉下彩滿地綠地大白花瓶作為中國工藝美術珍品收藏。

    如今,李游宇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如何將”漢光“這個聲名日隆的品牌真正市場化、產業化,要想尋求大的突破與發展,實現民族陶瓷業的復興,顯然需要更多有遠見卓識的個人與企業來參與合作,聯手將漢光瓷推向世界。在上海市常熟路188弄內的一座法式老洋房內,李游宇還專門建立了漢光陶瓷藝術館,展示為國人贏得光榮的漢光瓷。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