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重慶系統展出895件三峽出土文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4-04-23

      重慶4月22日電 (記者 鐘旖)戰國玉具劍、漢“蠻夷邑長”銅印、漢辟邪座羽人青銅連枝燈、東漢辟邪陶搖錢樹座……22日,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妙手匠心 重現華光——三峽出土文物保護利用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幕。

      此次展覽面積約1200平方米,展出三峽地區各區縣出土文物895件(套),包含珍貴文物198件(套),其中一級文物有15件(套),是重慶近年展覽中文物總數量、珍貴文物數量最多的一次。

      據介紹,展覽以三峽文物保護工程為背景,以三峽庫區出土文物保護修復成果為展示對象,通過“三峽文物大考古”“能工巧匠修文物”“有效利用活起來”三大部分內容,結合文物保護領域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技術,向觀眾科普文物修復和預防性保護手段,闡釋三峽文化重要價值、保護利用理念。

      記者在現場看到,為展示文物修復工作者的妙手匠心和文物保護的最新科技成果運用,展廳內特別設置金屬修復實驗室、陶瓷修復實驗室,不僅可實時展示文物修復工作情況,觀眾亦可親自體驗,做一回“文物修復師”。

      展覽還采用多媒體解讀、信息可視化等多元手段,對文物保護利用成果進行闡釋。比如,2023年12月從重慶市武隆區“關口西漢一號墓”出土的大圓漆盤被放置在飽水的展柜中,配套的“漆木器保護可視化監測平臺”可詳細讀取大氣環境、保存環境、濁度變化等實時數據。

      展覽策展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文物保護與考古部副主任趙雄偉介紹,因為漆盤經過兩千多年的飽水埋葬,木胎成分大量流失、細胞壁結構被破壞,已無法維持木材本來的強度來抵抗干燥時產生的卷曲開裂,需要保持出土文物的原狀,抑制劣化的發生,故采取飽水狀態保存、展示,為后期開展脫水定型做好深度清潔預備。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