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海上畫派文人引領平民化風潮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4-03-28




      “海上畫派”的兩位領路人吳昌碩和任伯年,是一對惺惺相惜的知音。近日,為紀念吳昌碩誕辰180周年,上海吳昌碩紀念館舉辦了“高山流水——任伯年與吳昌碩”展覽,展出《群仙祝壽圖》《缶翁肖像圖軸》《致任伯年信札》等19組/件作品。

      19世紀中葉上海開埠后,吸引各方畫家云集。他們吸收外來文化,對傳統中國畫進行改革和創新,“海上畫派”由此形成并對中國畫壇產生深遠影響?!皡遣T和任伯年分別引領了海上畫派的兩大流派,是中國近代繪畫史上的兩個高峰?!鄙虾C佬g家協會理論與策展委員會副主任湯哲明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據湯哲明介紹,吳昌碩擅長“以書入畫”,即追求用書法和篆刻的筆道繪畫,“吳昌碩比較有代表性的繪畫作品是畫幅比較滿的金石花卉畫,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畫氣不畫形’,像書法一樣用筆流暢,畫面氣勢非常足,是否形似倒是其次?!?br/>
      清朝中期的“揚州八怪”已采用了這種創作形式,但吳昌碩的貢獻在于首創了“石鼓文入畫”,令其作品更顯斑駁雄渾、蒼茫古厚?!八非蟮氖且环N石碑的風化感,這種風格風靡至今,也對日本藝術產生了很大影響?!睖苊髡f。

      與吳昌碩的寫意畫不同,任伯年學習過素描,對形似的把控更強,并且擅畫人物畫。在湯哲明看來,任伯年的繪畫體現了海派繪畫回歸現實、親近大眾的趨勢,“這就把繪畫從傳統文人畫的禁錮中剝離出來,任伯年加入了當時畫人物的潮流中,使得近代人物畫在上海率先復興起來,和現代藝術走向一致”。

      這項變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宋朝興起的文人畫主導了中國畫壇五六百年,在元明清時期也十分流行,主要以水墨畫就山水花鳥等主題,整體講究超凡脫俗、脫離現實。與彼時文人士大夫的“身在朝堂心在野”的審美志趣吻合,同時也難免成為部分人標榜身份的象征。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元朝后期已出現了商業化的文人畫,但與兼具平民化和市場化兩大特征的海派繪畫相比,仍存在本質區別,“元后期主要還是市民追逐文人畫,是一種附庸風雅的方式,但海派繪畫是主動迎合市場的,背后體現出的其實是等級社會到平民社會的演變”。湯哲明說。

      任伯年認可世俗欲望,畫作常以“福祿壽”和民間故事為題材,體現了迎合平民意趣的趨勢。此次展出的《群仙祝壽圖》就一改文人畫的“高冷”,通景十二屏,金箋本,表現46位神仙人物共赴西王母壽筵祝壽的仙靈境界,場面宏大,內容祥瑞。

      “海派繪畫是中國繪畫現代化的開端,在于把繪畫從精英化和等級化的狀態中解脫出來。這種海派化恰恰體現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意義,平民化和商業化就是現代化的轉折?!睖苊髡f。

      至20世紀中期,海派繪畫已衍生出連環畫、新聞畫、插圖等市民社會需要的多種新文化形式。

      吳昌碩和任伯年年齡僅差四歲,感情深厚、亦師亦友。本次展出的《缶翁肖像圖軸》即是兩人情誼的象征,該畫為任伯年遺作,畫面縱貫了數桿勁挺的修竹。1913年,兩人共同的學生王一亭經吳昌碩首肯,將吳昌碩形象畫于竹后,吳昌碩又為此畫作了長題,由此誕生了這幅歷經二十年,凝結兩輩三位畫家濃情筆意的佳作。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