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銅大面具 商代晚期
2月2日,作為上海博物館東館的開館大展,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系列的第三個展覽“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正式向公眾開放。此次展覽,上海博物館攜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28家單位呈現,共展出363件套文物,是迄今為止古蜀文明考古出土文物在四川省外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陣容。
展覽分“天行乾道”“地勢坤物”“人和明德”三大主題,主要有三個亮點:第一,是國內迄今規模最大、門類和體系最全的古蜀文明展;第二,約三分之一的展品為最新考古發現;第三,著力呈現古蜀文明與不同族群和文化的交流互動。
何為三星堆遺址?
位于廣漢市三星堆鎮三星村,地處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鴨子河南岸,廣漢市西郊。1927年,廣漢月亮灣玉石器坑的發現喚醒了沉睡數千年的三星堆文明;1934年,原華西大學的葛維漢(David C.Graham)教授和林名均先生等人開啟了三星堆遺址的首次發掘;迄今在遺址上發現了城址、大型建筑基址、普通居址、墓葬和各類祭祀遺存等。
1986年發現的一、二號器物坑是三星堆遺址最為重大的發現,2019、2020年新一輪勘探發掘中發現三至八號共6座“祭祀坑”。三星堆遺址出土器物包括青銅器、金器、陶器、玉石器等,尤以種類豐富、體態高大的青銅群像最具代表性。
何為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遺址內發現有大型建筑居址、一般居址、宗教祭祀活動區和墓地等,出土數千件金器、銅器、玉器、石器、象牙以及數以萬計的陶器。推測金沙遺址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時期的蜀國都邑。一般認為成都金沙遺址屬于十二橋文化。十二橋文化因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橋遺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在四川盆地周邊及峽江地區也有相近的遺存。
古蜀文明在兩千余年的發展歷程中,以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最具代表性,這是古蜀文明發展的高峰階段,創造出燦爛的文化,對春秋、戰國時期的巴蜀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的考古發現震驚世界,神秘的古蜀文明令人神往。兩處遺址有很多相同文化現象和大量相似文物,證明這里就是古蜀王國的中心。
這些重大的考古發現叩開了古蜀歷史的大門,逐步揭開古蜀王國的神秘面紗,深刻揭示了古蜀文明是中國古代區系文化中具有顯著地域特征和鮮明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古蜀文明與黃河中上游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多層面的文化交流與互動,充分彰顯出其開放的文化心態和吐故納新的文化氣度。
古蜀文明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系統與中華文明密不可分,是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不同族群之間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實寫照。古蜀文明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它將奇詭神秘的藝術表現力發揮得淋漓盡致,體現了古蜀人非凡的藝術想象力與驚人的創造力,這也正是觀眾如此喜愛三星堆和金沙文明的原因之一。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