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國”蜀道考古研究項目在四川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4-03-01]
成都3月1日電 (記者 岳依桐)“考古中國”蜀道考古研究項目啟動會3月1日在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召開。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關強出席會議并講話。
蜀道始于戰國,修建于秦漢,至隋唐一直是溝通連接當時中國政治中心長安與四川盆地的最重要通道,是中國最早開辟的跨地域國家道路,涉及陜西、四川、甘肅、重慶等地,是中國現存相對保存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國家路網遺存。去年12月,國家文物局組織制定《考古中國:蜀道工作計劃(2024-2028 年)》,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
關強指出,蜀道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地理標識,見證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歷史進程。蜀道歷史文化遺產豐富,人文底蘊深厚,對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交通、建筑、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下一步工作,關強要求,要樹立“大考古”思路,深入挖掘蜀道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增強課題意識,聚焦重大問題聯合攻關,重視理論方法建構,建立以考古實物資料和信息為基礎的蜀道研究闡釋體系,重視多學科合作,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不斷拓展蜀道考古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關強指出,要精心組織,協同推進順利實施,創新合作形式,開展跨省市調查,優化考古團隊結構,結合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統籌配置開展工作;重視成果轉化,系統推進保護利用,同步推進考古資料整理發表,加快建設蜀道體系數字平臺,動態更新蜀道保護管理體系,一體推進蜀道文物、古樹名木與生態景觀保護,不斷拓展蜀道保護范疇;持續推進蜀道重要點段和沿線文物展示利用,培育一批考古遺址公園,高質量打造蜀道文物主題游徑、國家遺產線路,展示文明經緯、傳承中華文脈。
會上,川陜甘渝文物部門負責同志、文物考古研究單位、高校以及有關專家進行交流發言。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