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山西展出縱跨4000余年“龍文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4-02-03




      太原2月2日電 (記者 胡健)中國農歷小年,文物大省山西推出兩場“龍文物”展,民眾可從百余件出土于山西的龍文物形象演變中,窺見中華文明起源。

      “見龍在田——山西出土龍文物展”2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館開展,共展出從4000多年前的史前至清代的130余件與龍有關的文物,通過“龍變有方”“執龍為禮”“星肖神獸”三個單元,系統地介紹歷史上龍的形象變遷脈絡。

      考古發現,從史前時期到商周時期,龍紋經歷了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形態和紋樣逐漸趨于統一,并大量應用于青銅、玉器裝飾中。秦漢時,龍形基本定型,成為后世龍紋圖案變化的范本,并被賦予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可窺見中華文明的起源,也能了解到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

      在山西博物院同日開展的“龍行中華——甲辰龍年生肖文物大聯展”展出著中國史前的“龍形象”——山西陶寺遺址出土的彩繪龍盤。在陶寺遺址墓地中,這樣的龍盤共出土4個,而這些4000年前的彩繪龍盤,也獲得“中華第一龍陶”的美譽。

      陶寺龍盤內壁以紅彩繪出一條盤龍,蛇軀鱗身,方頭巨口,口中伸出長長的信子,似蛇也似鱷魚??谥兴魏?,預示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件龍盤出自陶寺大墓之中,一方面體現了陶寺先民對龍的崇拜,另一方面說明只有上層權貴才能配享“龍器”。以龍為標志,神權與王權在陶寺首次達到統一。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范文謙介紹,“見龍在田——山西出土龍文物展”是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長期田野發掘和研究基礎上,以新年為契機,通過生肖小視角,透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主題。希望通過考古成果回顧龍的歷史,感受龍對于中華民族的獨特意義和價值,凸顯出考古學在展現中華文明風采中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