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文化圈以外數量最多甲字形大墓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4-01-27]
西安1月26日電 (記者 阿琳娜)記者26日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在寨溝遺址外圍調查發現11座甲字形商代大墓,這是殷商文化圈以外數量最多的甲字形大墓。
殷墟甲骨文記載商代晚期王朝周邊幾乎是方國林立。20世紀40年代以來,陜北地區發現大量商代青銅器,清澗李家崖、辛莊等商代遺址考古工作,顯示陜北高原曾是商代方國重要分布區域之一。2022年6月,考古人員以寨溝遺址為中心,開展了一系列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
寨溝遺址位于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寨溝村,發現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大型墓葬、小型墓地、鑄銅遺存、一般居址點等不同功能的遺跡,密集分布在相鄰的不同山峁上,遺存密集區占地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其遺存豐富、要素齊全、規模巨大,顯示出商代北方黃土梁峁地帶方國中心聚落遺址“多峁一體”的分布特征。
遺址核心區位于一處兩溝交匯處的山峁——寨塬蓋。寨塬蓋頂部經過人工修平、整體夯筑,平坦開闊,建造有規模龐大的夯土建筑,發掘揭露出一組由下沉式中心院落和四周廊房組成的建筑群。
寨塬蓋以東的魚塔梁,考古人員在一段夯土護坡墻基槽中發掘出土30余塊陶范殘塊,可辨紋飾有云雷紋、聯珠紋等,器形有簋、觚、觶,殷墟風格突出,顯示出當地已具備發達的鑄造技術和能力,為探討當地青銅器來源提供了關鍵材料。
專家表示,清澗商代考古發現是近年來商代方國考古的重大突破,大量車馬遺存的發現為探索中國馬車的出現與車馬埋葬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關鍵證據。出土的大量青銅車馬器、兵器、玉器、骨器、漆器、龜甲與殷墟高等級貴族墓葬物質文化相同,金耳環、蛇首匕、陶器則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黃土丘陵地區與商王朝之間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以及商王朝對周邊地區的強烈影響。
清澗商代考古的最新發現,揭示出商代晚期陜北地區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對探討陜北地區商代方國政治地理結構、了解殷墟時期中原與邊陲地區文化交流與互動提供了非常珍貴的資料。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