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推進考古事業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4-01-24

      貴陽1月24日電 (周燕玲)并非考古大省的貴州,近年來考古工作亮點頻現,目前共有8個考古發現的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類型豐富、歷史跨度大,不乏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商代至西周等多個時期的考古發現。在2024年貴州省兩會期間,民建貴州省委會就更好地轉化和傳播考古成果提出建議,加快規劃和建設貴州考古博物館,推進貴州考古事業發展形成文旅融合業態。

      就在不久前,貴州普定穿洞遺址歷經2年考古發掘取得重要突破,在光釋光與碳14測年的基礎上,將普定地區古人類活動史推至5.5萬年前,并出土石制品1萬余件、骨角制品2500余件、動物骨骼10萬余件,是目前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出土磨制骨器數量最多、類型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

      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貴州貴安大松山墓群,則是貴州已發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一處墓群。2192座墓葬中出土4000多件(套)文物,墓葬時代從兩晉延續到宋元明時期,展現出西南地區邊疆古代先民1400余年歷史、文化和文明,為研究西南地區邊疆古代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過程提供重要依據。

      針對貴州目前缺少系統展示考古研究成果的平臺這一問題,民建貴州省委會建議加快研究立項,推動建立以大松山墓群遺址為核心的貴州考古博物館,其包括赫章可樂遺址、招果洞遺址、牛坡洞遺址等系列考古發掘成果,更好地向研究者和公眾展示貴州的考古成果,并吸引更多人參與,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養和文化自信的塑造。

      考古博物館是考古成果的核心展示場所,集公眾考古、景觀保護、文物保護研究和博物館多種功能于一身。近20年來,中國考古事業蓬勃發展,為考古博物館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2年,中國首座考古學科專題博物館——陜西考古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博物館以“考古”為主題,向公眾展示考古工作過程、技術方法、研究思路及學科發展。2023年9月,中國考古博物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以“倉儲式陳列,沉浸式體驗”為特色,集展覽展示、收藏保護、學術研究、宣傳教育為一體,展出展品6000多件。近日,山西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對外開館,展出1000多件精美文物。

      民建貴州省委會建議,依托貴州考古博物館建立貴州考古研究中心,創建包括實驗室、科研站、博士后工作站在內的一系列重要科研機構,同時以貴州考古博物館的建立為契機,圍繞貴州考古、多民族統一國家形成、民族和諧共生等重要主題,構思和建立文化主題產業園,積極推動包括文化作品創作、旅游、青少年文化教育等在內的文旅結合新業態,以推動考古事業與文旅產業相結合。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