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1月20日電 (王在御)20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后一個節氣大寒,天津博物館于20日特別推出《歲華紀麗——天津博物館館藏二十四節氣文物精華展》,這也是該館首次推出二十四節氣相關文物展。
據了解,該展覽深入挖掘闡釋節氣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以時間為序整體展示自然萬物從萌芽、生長、收獲到休養生息再到新開始新希望的脈絡,展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中華文化傳統,同時突出天津歷史文化特色。
展覽以天津博物館館藏二十一萬件文物資源為依托,選取110件/套文物精品,匯集漆器、硯墨、瓷器、銅器、玉器、書畫、甲骨以及年畫、泥人、風箏等各類文物精品,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占比約百分之五十。展覽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為四個單元,將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文物精華融入其中進行展現,將文物與節氣結合,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煥發中華燦爛文化的新活力。
天津博物館器物研究部副主任、該展覽的策展人李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展覽通過敘述自然萬物從生長萌芽到成熟到收獲,再到休養生息,最終迎來新的一年、新的希望的過程,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br/>
來自黑龍江的女孩周欣悅表示,“我平常就喜歡穿漢服、馬面裙,最近到天津旅游,就想著穿上漢服到天津博物館體驗一下‘穿越’的感覺,沉浸在文物的世界里?!?br/>
據悉,二十四節氣是中國農歷歷法的補充,指導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沿用時間最長,覆蓋地域最廣,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在歷史演變發展中,二十四節氣囊括了天文、氣象、歷法、物候、農事、養生等各個方面,同樣也反映在蘊含了古人智慧結晶的文物之中。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30日。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