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寧波發現兩處古遺址良渚文化時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4-01-02

      寧波1月2日電 (童笑雨 柯明清)1月2日,記者從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獲悉,浙江寧波發現樹橋遺址和潘家耷遺址等兩處古遺址,遺存年代最早可追溯至良渚文化時期。其中,樹橋遺址的發掘填補了鄞江流域六朝曠野遺址的空白,潘家耷遺址以史前時期遺存為主。


    樹橋遺址III區發掘場景航拍。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供圖
      為配合基本建設,此前,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組織專業隊伍對寧波海曙區洞橋鎮擬建設區域開展了先期考古勘探,發現了兩處古遺址,根據考古學命名原則,分別命名為樹橋遺址和潘家耷遺址。

      樹橋遺址北依鄞江,南臨剡江,地勢低洼平坦。遺址分為I、II、III三個區域進行發掘,共清理灰坑、灰燼活動面、木構建筑等遺跡11處,出土小件標本400余件。I區以宋代遺存為主,II區以唐代遺存為主,并有少量良渚文化時期遺存,III區以六朝時期遺存為主。


    樹橋遺址III區出土木屐。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供圖
      良渚文化的遺跡是一處位于高臺上的灰燼活動面,形狀不規則,夾雜較多炭粒,出土有磨制有段石錛、黑陶片、紅陶片、夾砂紅陶鼎足等遺物,推測為先民日常生活遺留的跡象。

      六朝時期遺跡有灰坑3處和木構建筑1處,出土瓷器、陶器、磚瓦、石器、木器和金屬器等器物。其中,瓷器占大宗,木器以木構件為主,另出土有3件木屐。

      唐代遺存出土的青瓷器時代特征明顯,多見玉璧底和淺圈足底的青瓷碗。宋代遺存出土有刻劃花碗、青瓷碗、韓瓶等典型的宋代瓷器。

      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王光遠表示,樹橋遺址以六朝時期遺存最為豐富,尤其是遺址中出土的木構建筑遺跡依水而建,推測為水邊護岸結構。同時,該遺址中出土了數量眾多且重復率較高的器物,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商品貿易屬性,推斷該木構建筑應為一處臨水碼頭或倉儲庫房,此類遺存在六朝考古中發現較少。


    工作人員在清理遺存。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供圖
      樹橋遺址的發掘,填補了鄞江流域六朝曠野遺址的空白,與區域內發現的上莊山、蜈蚣嶺、龍舌山、孟夾岙等墓地相呼應,構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六朝時期聚落,為復原六朝時期寧紹地區聚落生活場景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另一處潘家耷遺址自上至下可分為6個層位,共發現遺跡22處,出土小件標本45件。出土遺存年代由早至晚分別為良渚文化、錢山漾文化和宋元時期,以史前時期遺存為主。


    潘家耷遺址發掘場景航拍。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供圖
      良渚文化遺跡有6處柱洞,分布沒有明顯規律,結構不明。出土陶器以夾砂紅陶、泥質灰陶和黑皮陶為主,也有少量夾砂灰陶,石器只發現石鏃。錢山漾文化遺跡有房址、灰坑和柱洞。宋元遺跡有灰坑和灰溝各一處,出土有少量青瓷碗、盤碎片。

      王光遠表示,至今,奉化江支流鄞江兩岸共發現史前遺址13處,潘家耷遺址是唯一一處分布在平原地區的聚落址且年代主要集中在良渚文化晚期至錢山漾文化時期,為認識寧波地區這兩個階段的文化演變提供了較好的實物材料。

      他提到,錢山漾文化遺存在奉化江流域發現不多,該時期房址、灰坑等聚落要素的發現為探索這一區域史前聚落分布特征和時代變遷提供了新的材料。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