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全國展訊

    拓跋鮮卑民族文物亮相長沙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3-12-29

      長沙12月28日電 (記者 鄧霞)呼倫貝爾嘎仙洞遺址出土的石鏃、骨錐,內蒙古博物院藏的鹿角金步搖冠,展示拓跋鮮卑強大騎兵力量的釉陶甲騎具裝俑,具有希臘羅馬雕塑藝術風格的花卉人物文金盤……12月28日,“融合之路——拓跋鮮卑遷徙與發展歷程”特展在長沙博物館開幕。

      拓跋鮮卑初起是一支游弋于大興安嶺森林中的獵牧部落,為開辟新的生存空間走出嘎仙洞,南遷至呼倫湖,又遷居盛樂,逐步建立北魏,后遷都平城并稱帝,進而統一黃河流域,遷都洛陽后全面推進漢化改革。他們在多次遷徙中與多民族不斷融合交流,為唐朝的統一和繁榮奠定了基礎。

      大興安嶺、盛樂、平城、洛陽是拓跋鮮卑文化遺產最為集中、豐富的地區,分別代表了鮮卑拓跋部起源、發展、壯大、入主中原的歷史進程。此次展覽正是基于洛陽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內蒙古博物院、呼倫貝爾博物院四家單位所藏拓跋鮮卑藏品基礎之上,經過長達兩年多時間的考察、論證、策劃,形成的以拓跋鮮卑民族融合為主題的展覽。

      此次展覽分為“拓跋肇始”“平城時代”“洛邑重輝”三個單元,通過拓跋鮮卑民族相關的180件/套文物,從不同發展階段的政權和都城建設、生活習俗轉變、中西交流、宗教文化等方面,再現拓跋鮮卑的民族融合之路和北魏的崢嶸歲月。

      長沙博物館執行策展人孫田介紹,拓跋鮮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的開鑿年代都是在北魏時期,《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齊民要術》的作者賈思勰都是北魏人,《洛陽伽藍記》是借佛寺來寫孝文帝遷都洛陽至北魏分裂為東、西魏之間的歷史,《木蘭詩》的故事背景也被很多專家推測為北魏。這些遺留下的文化藝術至今仍為世人矚目。

      據悉,“融合之路”特展將持續至2024年4月7日,免費對外開放。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